第一一四七章 谋略(二合一)

代晋 大苹果 2932 字 13天前

王珣沉吟片刻,拱手道:“会稽王,此番作战,下官做了反思。认为败在水军不强。夏口本已攻陷,但被桓玄以水军偷袭成功。我等担心他乘势东进,威胁京城,断我大军后路,故而才不得不撤军。虽然说未能剿灭桓玄,但桓玄元气大伤,兵力折损不亚于我。痛定思痛,我认为,我们当即刻招募兵马,训练水军,打造战船,卷土重来。水军强大,才是战胜桓玄的根本。桓玄的水军甚至有铁甲船只,船上多有床弩。必须打造更为强大的水军才能与之为敌。”

司马道子微微点头,吁了口气道:“荆江水军,本就是他们的优势所在。但打造强大水军,谈何容易。募集兵马,打造船只,朝廷财税近年来锐减,钱物从何而来?时间上也太久了,恐怕要生变故。”

王珣道:“时间上是来得及的。眼下我们只需固守庐江至姑塾一带便可,桓玄一时间也无法进攻。至于钱粮上,那只能苦一苦百姓了。干系大局之事,百姓们会理解的。”

司马道子沉吟片刻,看向王绪道:“仲业有何看法?”

王绪躬身道:“下官基本同意大将军的看法。不过,眼下最重要的事还有一件,便是一定要稳住李徽。李徽按兵不动,虽说是支持朝廷平定西北,但却只是口头上支持,没有半点实际行动。我怀疑,他等的便是这个时刻,朝廷和桓玄两败俱伤之时,他可能会乘虚而入。若此时他要是起兵,则大事去矣。王爷定要想办法稳住他。”

司马道子身上出了一层汗,这其实也是他最为担心的一点。那李徽态度暧昧,难以预测。此刻若是他出兵,如何能挡?

沉吟片刻之后,司马道子道:“这个担心不是多余的,但我认为李徽不会这么做。此人有很多次机会起兵,但他都没有,我想,他也明白,一旦起兵反叛朝廷,他终究难服人心。这个人不会贸然这么干。你们想想,谢安当年是怎样的情形,此人受谢安器重,或许想法和谢安差不多,不肯毁了道德声誉,做出公然反叛之事。当然,确实需要警惕他。我拟调集兵马进驻京口,以防万一。另外,朝廷下旨,给予他一些安抚和褒奖,试探他的心意。或许,我们还能从他那里借一些钱粮物资也未可知。”

王绪道:“光是安抚试探恐怕不成,也不能拿谢安和他相比。谢氏忠于朝廷,那是他的利益就在我大晋。李徽不同,他一无所有起家,做出任何事都有可能。不能将希望寄托于他的德行,而要从谋略上控制他,让他有后顾之忧。不能让他无所顾忌的出兵。”

司马道子皱眉道:“何解?”

王绪沉声道:“李徽所虑者不是朝廷,而是北方之敌。他攫取了关东之敌,燕国慕容垂必然心中不满。这几年,燕国内部平息了叛乱,势力往西杯扩张,已经颇为庞大。王爷想想,那慕容垂难道会忍气吞声,甘愿让李徽占着他的关东之地?况且他们之间本来就曾有纷争,李徽屡次重创燕国兵马,慕容垂必恨之入骨。故而,这一层关系当可利用。”

司马道子一惊,低声道:“你的意思,难道是要我们同慕容垂联手?”

王绪轻声道:“不必联手,朝廷只需派使者前往燕国,承认燕国的地位,向慕容垂登基为燕国皇帝祝贺便可。这是慕容垂最希望的事情。他也会明白我们的意图。一切无需明言,若李徽敢出兵,慕容垂必会攻北徐州和青州。这便扯住了李徽的后腿,让他不敢擅动。”

司马道子瞠目结舌,半晌说不出话来。

“不可,万万不可。”一旁的王珣大声道。

王绪皱眉道:“大将军觉得有何不妥?”

王珣沉声道:“北方之地,乃我大晋故土。即便未能收复,又怎可承认胡族侵占的事实。若会稽王这么做,岂非为上下人等干夫所指,以至身败名裂,为朝野所指谪?”

司马道子微微点头,他知道王珣说的是对的。大晋虽南渡已经数十年,但北方故土可从未放弃过。朝廷一直在北伐,南渡以来北伐多次,便是以收复故土驱除胡族为名。自己若是承认了燕国在关东的事实,承认慕容垂为燕国之主,岂非犯了大忌。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承认了慕容垂为皇帝,我大晋又是什么?这个办法甚为荒唐,不可为之。”王珣继续道。

王绪笑出了声。

“呵呵,大将军,这种时候,还说这些话,可见大将军有些迂腐了。是保住大**山社稷重要,还是要拿虚名又要?不错,北地确实是我大晋故土,可如今早已为胡族占据数十年,我大晋根本无力收复。这已经是事实,又何必计较那些虚妄的自尊?你不承认,他们便不会盘踞于北方,不会自称为皇帝么?”

王珣沉声道:“这叫什么话?他们怎么着我们管不着,我们却不能承认。无论何时,都当图复北方故土,收复长安故都。这是底线问题,不容含糊。会稽王,不可如此。”

司马道子沉声道:“仲业,你这计策,确实有些不妥。”

王绪拱手道:“会稽王,下官觉得没什么不妥。此事早有先例。当年先帝在时,便曾派使前往道贺苻坚登基为帝,那又如何?当年主持此事的是谢安,出使订立协议的便是李徽。怎么,他们可以这么做,我们便做不得?”

司马道子讶异道:“此事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