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刘武考军校!!!

转过年来,已是四月份了。

这是刘淑贤在燕大新中文系闻系专业的第四个年头。

大学的前两年,她们基本上摸不到摄影的边儿。

学的都是各种基础理论课,例如政治、历史、文学、哲学、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以及西方的一些新兴学科。

新闻方面的课程也很丰富,如新闻采访、编辑、写作以及大众传播学等。

一直憋到大学三年级前后,刘淑贤她们才开始正式学习和摄影有关的课程。

上第一堂摄影课,就把刘淑贤跟她的同学们“震”住了:光学原理。

大家面面相觑半天,才回过味儿,“原来摄影课这么复杂!”

给刘淑贤她们讲第一课的是她们班主任、也是当时国内知名的摄影教育家徐教授。

徐老师是五十年代从复旦大学毕业,温文尔雅、不苟言笑,头发总是梳理得整整齐齐,讲起课来慢条斯理、十分认真。

打这起,刘淑贤彻底爱上了摄影。

她们学摄影从光学成像原理开始,从相机、镜头的构造,到光圈、快门的制作和使用原理,从黑白摄影到刚开始流行的彩色摄影,从摄影史到摄影发展的现状。

最后讲到摄影采访、图片编辑。

对于抽象的摄影理论课,同学似乎兴趣不大。

大家最感兴趣的是图片欣赏课。

那时,教室的窗帘一拉,刘淑贤她们坐在黑乎乎的教室里。

通过打幻灯欣赏不少西方如亚当斯、尤金·史密斯、布勒松、卡帕等摄影大师的作品,一幅副精彩照片和照片背后的故事,深深地印在刘淑贤的记忆中。

对于刚刚接触摄影的学生来说,大师和他们的作品就是榜样和理想。

刘淑贤就特别崇拜布勒松和卡帕。

有一天上课时,老师突然让人搬进来几个箱子,同学有些纳闷。

“今天给同学发相机!”老师一句话,班上一下沸腾了。

这一天,刘淑贤她们班30位同学每人都领到一台崭新的海鸥DF相机。

第一次拿到相机,就像拿到宝贝、看到美女,总也看不够。

终于领到梦寐以求的相机和黑白胶卷,同学们把相机往脖子上一挎便冲出教室,投入了第一次摄影拍摄实践。

记得当时,刘淑贤她们在学生二楼旁边盯上了一个坐在童车里、大概一两岁的孩子。

柳学红围着孩子转来转去,拍了老半天,弄得推车老爷爷直笑。

后来跑到暗房,放出了自己第一张黑白照片,自己称之为《摇篮里的孩子》。

就这样,大家又来到了未名湖、博雅塔、花神庙、石舫、鹊桥……

未名湖荡漾着碧绿柔软的水波,塔影与耀眼的银色光点在上面浮动。

鸳鸯绿头鸭们并肩凫水,在身后留下道道涟漪。

岸边是幽深的古林,繁茂的树生长了百年,鸟儿在浓荫里唱出悠扬婉转的曲调,偶有小松鼠机敏地窜上树梢。

校园里的雕像是最热门的取景地,被风雨剥蚀的石碑与华表记录着悠悠的岁月。

行走于其间,似乎随时能开启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留下了新闻系同学们的欢声笑语。

看着兴奋地拿着相机兴奋不已的同学们,刘淑贤却无动于衷。

刘淑贤打小就玩过照相机,根本不稀奇。

刚考上大学那会儿,老爸还送过一台比学校里更好的呢。

通过大学这几年的摄影理论学习和以后长期的摄影实践活动。

感受比较深的是,学摄影需要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充分有效的摄影实践可能是提高摄影水平最重要的方法。

所以,刘淑贤从大三下学期起,她就积极地参入实习。

大学最后两年,刘淑贤还利用大学实习和放假的机会,和同学一起跑了十多个省市的城市和农村。

她们带着学校发的海鸥DF,以及自己的相机,走到哪儿,拍到哪儿。

这年头的相机和胶卷都是奢侈品,相机不好找,有些同学胶卷都买不起,幸亏由刘淑贤她这个款爷来托底。

拍完照片回到学校后,刘淑贤抽空赶紧就和同学一起钻进黑洞洞的、只有一点红灯微亮的暗房里忙着配药、冲洗底片,然后再发大照片。

有时没白天没黑夜,一干就是好几天。

后来刘淑贤在燕大校园里举办了《太行山,你听》和《世界在这里延伸》两次小型个人摄影展,有些照片是自己和同学制作的,有些是请外面的朋友帮着放大的。

虽然这时的拍摄技术、冲洗设备等诸多因素的限制,那些照片的成像和素质比较粗糙。

但是后来发现,大学时代这些实践和经历对刘淑贤以后的工作和成长都有一定的影响。

燕大77级新闻专业的70名学生虽然还没有正式毕业,但是一早就被ZY级新闻单位给预订了。

这个恢复高考后第一批新闻专业的大学生,国家比较重视他们。

“除了ZY直属的新闻单位,行业媒体和地方媒体没有一个名额。”

刘淑贤自大三期间便在《人人日报报》评论部里实习,得到了一致好评。

但是这家日报属ZY直管,一般实习大学生想进人是比较困难得。

评论部领导比较非常欣赏刘淑贤这个自信开朗积极向上的女大学生,就给上级领导写了报告,特批了一个指标。

也就是说刘淑贤一毕业,就进入了夏国最权威的媒体《人人日报》工作,起点上就比其他人高一级。

分配到其他单位的同学们羡慕坏了,这年头没有人愿意去电台、电视台,就觉得到报纸才是真正干事业的地方。

而去《人人日报》工作,无疑是新闻人的终极梦想。

报社的地址在CY区金台西路二号,为了刘淑贤上下班方便,刘之野还在其附近重新买了处一进院子,装修好后给闺女当住处。

这院子经过整修后环境幽美,正屋是刘淑贤的卧室跟书房,东厢房被当做客房,西厢房被改造成工作室,倒坐房是厨房还有卫生间。

院子不大,只是刘淑贤用来上下班的临时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