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眼下细想,小溪妹妹对岑浮舟的态度,好像并非传闻那般亲密。
莫非其中有什么隐情?
难道,小溪妹妹不喜欢岑世子?
赵瑾瑜心中刚燃起一丝希望,想到赐婚的事,又被泼了一盆冷水。
喜不喜欢那又如何?
难不成还能抗旨不遵,诛灭九族吗?
明德帝现在身体好着呢,便是等新君上位,再从中谋商解除婚约的事,起码也要十几年。
怕不是那时候,岑浮舟孩子都会跑了。
唉。
算了算了。
他还是不想这些了。
待到了时辰,使团整装出发,向着柔然都城前进。
京城之中,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
科考舞弊一事爆出之后,刑部同大理寺忙得不得了,在明德帝的示意下,几乎是将官场查了个遍,有的甚至于连自家都派衙役搜过。
这大半个月过去,牢里除却一开始抓进去的学子与官员,又添了好几个新丁。
二皇子萧衡安被算计这么一遭,自然要反击回去。
新进牢狱的几个人,全都是与大皇子萧承乾有关系的。
现在双方僵持不下,谁也看不到赢面。
李青溪虽然提醒李致远在朝中,一定要帮扶二皇子,但他官小,又没实权,除了上几道折子,起不到别的作用。
除此之外,她二叔李鸿胜走了些关系,去天牢见了一面方小武。
他虽因为无端涉案饱含冤屈,但确实是个聪明人,想起二皇子对他的招揽之举,他也察觉出来,问题并非出在自己身上,很可能是牵扯到了皇室内斗。
因而,方小武并没有崩溃无措,反而有了对策。
“李二叔,小侄想拜托您一件事。”
“但说无妨。”
小主,
见狱卒并不在侧,他低声道:“劳烦您去一趟我借住的客栈,将我所作的赋歌,诗词,策论以及书画,找个茶楼,尽数传扬出去。”
天子脚下,消息并不闭塞。
一个人若是出了名,便是宫中也能闻说。
方小武对自己的才华,还是有一些自信的。
他不敢说,自己一定能中状元。
但来京都的这些日子,大大小小的辩会诗宴,他参加了几十场,几乎都是头名。
期间也不是没遇到过京中以才名出众的公子学士,他也同对方比试过,并不落在下风,甚至于略胜一筹。
如今舞弊这口锅扣在他头上,能洗清罪名的办法,无非就是被陛下召见,当堂验才,就可知分晓。
但他不过一介平民,在京中没什么大靠山,况且此时京中定然有人不想让他洗脱罪名。
所以,他要自己去博取面圣自证的机会。
这招不一定能成功,但自救这种事,能做一点是一点。
听了他的话,李致远先是一怔,随后道:“贤侄放心,此事早已办妥,你那些书画词赋,我之前就已经派人送去好几个茶楼与画馆,你静静等着结果便是。”
方小武闻言,心中感激不尽,拱手作揖:“多谢二叔,待到小武出了这囚困之地,必定结草衔环,来报此恩。”
“说起这事儿,你要谢的可不是我。”李鸿胜连连摆手,“该谢我家侄女青溪才是。”
方小武一愣:“李姑娘?”
“是啊,若非她提出来,我也想不到,利用这些在京中为你造势。”
李鸿胜在青州当久了清闲的地方官,到了京都,骤然陷进储君之争里,压根反应不过来,自己该做什么。
他大哥在朝堂上折子,他也跟着一起,但收效甚微。
又因为女儿即将嫁给三皇子,多次上奏还惹了明德帝不悦。
正郁闷的时候,李青溪托他去办了这事儿。
方小武便带了些笑意。
没想到当初莽撞无谋的李侠女,到了京都也学会搅弄风云了。
“待到小武出狱,必定登门拜谢。”
事情如李青溪所料。
那些诗词歌赋被送到茶楼之后,经由说书人以及与方小武有交情的学子宣扬以后,很快,他在京中名声大噪。
当然了,其中也不乏有二皇子的手笔。
总而言之,方白玉这个名字,一夕之间响彻京都,甚至于有人称他是文曲星下凡。
隔日,就有朝臣将他的策论,呈到了明德帝的面前,言明此子才高八斗,远胜其余学子,根本无需舞弊买官。
“此事定有蹊跷,请陛下明察,还无辜之人一个公道!”
多位朝臣附议,明德帝自然不会做睁眼瞎引人诟病。
临近午时,李青溪才等到从宫中出来的李致远:“爹,情况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