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急忙赶回官厂,施济孙跪倒在郑和面前,眼中满是泪水。
“郑公,施二姐篡夺我王位,残害忠良,旧港百姓苦不堪言!您身为天使(指皇帝的使者),岂能坐视不理?”施济孙声音颤抖,伏在地上哭诉。
郑和淡淡道:“施大人,注意你的言辞,你是大明的旧港宣慰使,可不是什么三佛齐国王。”
“是是是,公公说得对。”施济孙更加谦卑了,在地上跪行,到了郑和脚边,抱着他的腿,“郑公,济孙飘零半生,只恨未逢明主,公若不弃,愿拜为义父。”
郑和:“???”
郑和嗤笑道:“好哇,你要学那吕布?就凭你?给我当干儿子,我还看不上你呢。”
“义父!只要您助我夺回大位,整个旧港,您看上哪块地,哪块地就让给您。下官愿年年进贡,岁岁来朝!世世代代奉大明为主。”施济孙觍着脸笑道。
郑和一脚甩开施济孙,心中暗自鄙夷。施济孙虽然是大明册封的旧港宣慰使,但能力平庸,性格软弱,除了会到处磕头求爷爷告奶奶外,其胆魄与能力根本不足以掌控旧港。
然而,施二姐虽然精明强干,却对大明始终保有戒心,甚至屡次纵容她夫婿阿卜杜勒·拉赫曼欺压旧港的大明商人和百姓。
两相权衡,为了大明的利益,是不是要干涉旧港内斗,把施济孙这孙子扶持上位呢?郑和也有点犹豫不决。
“施大人,”郑和缓缓开口,“此事非同小可,我需要与部将们商议。你先退下,留在官厂中休息,待我有了决定,再通知你。”
施济孙连忙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多谢郑公!多谢义父!”
郑和骂道:“不要叫我义父,我可没认你做干儿子。”
施济孙离开后,心中却并不甘心。他知道郑和还在犹豫,会不会出兵干涉还两说,便动起小脑筋来,决定给加把火。
他暗中召集了几名心腹,低声吩咐道:“你们立即去城中散布谣言,就说施济孙愿意割地给明军,郑公公已答应出兵铲除施二姐。记住,谣言要传得越广越好,尤其是要让阿卜杜勒·拉赫曼的人听到。”
心腹们点头领命,迅速离去。
与此同时,施济孙又派人联络与他相熟的华商,重金利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