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龙江造船厂。
赵辉与郑和并肩站在船厂的高台上,俯瞰着下方忙碌的工匠们。巨大的宝船骨架已经初具雏形,工匠们正忙着将一块块厚重的木板拼接在一起,锤击声、锯木声交织成一片,空气中弥漫着木屑的清香和桐油的气味。
不远处,几艘封存多年的宝船正在维修,工匠们爬上爬下,修补船体上的裂痕,重新刷上朱红色的漆。这些船只虽然年久失修,但经过一番整饬,依然能焕发出昔日的雄姿。
赵辉望着眼前壮观的景象,心中不免有些激动。他侧头看了看身旁的郑和,见他神色平静,目光炯炯有神。
赵辉犹豫片刻,终于开口道:“郑公,此次下西洋,路途遥远,风浪险恶,你年事已高,何必亲自率队?不如让手下太监代你前往,你可以在广州或交州坐镇,岂不是更好?”
郑和闻言,微微一笑,语气坚定:“国公爷的好意,郑某心领了。但下西洋乃文皇帝之伟业,郑某身为征西大元帅,岂能临阵退缩?更何况,此次下西洋是皇上登基以来的首次远航,干系重大,郑某若不亲自率领,恐怕心中难安。”
赵辉心中一紧,他记得郑和会在第七次下西洋途中去世,心中不禁有些焦急:“郑公,您为大明立下赫赫功勋,早已名垂青史。此次下西洋,您又何必再冒此险?”
郑和摇了摇头,目光坚定:“国公爷,郑某自幼入宫,蒙永乐帝厚爱,得以率领水师下西洋,扬我大明国威。此次下西洋,或许是郑某最后一次远航,但郑某无怨无悔。若能死在海上,也算是死得其所。”
赵辉见郑和心意已决,知道再劝也无用,只得叹了口气:“郑公,既然如此,赵某也不再多言。只望你保重身体,平安归来。”
郑和微微一笑,拱手道:“多谢国公爷关心,郑某定当不负所托。”
……
南洋,旧港,大明水师缓缓驶入穆西河。岸上,早已聚集了无数的大明商人和百姓,他们挥舞着手中的手帕、头巾,欢呼声此起彼伏。
“大明水师回来了!大明水师回来了!”人群中有人高喊,声音中充满了激动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