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工业革命的发动机

所以,中国古代纺织业中,男性从业者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生产环节都发挥着相应的作用,是纺织业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李俊臣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而且属于顶尖的存在。

李国助也是从他那里才知道了这些。

张薇与赵贞雅一见如故,关系莫逆,肯定也会嘱咐自己带来的人努力发挥长处。

十有八九,那些人里有哪些擅长纺织,她都已经告诉赵贞雅了。

所以只要解决了纺车和织机,赵贞雅都不用招工,就能把纺织厂办起来。

不过李国助这次却没打算轻易跳过这个议题。

因为作为穿越者,他知道在合适的大环境下,纺织业必将是工业革命的发动机!

以英国工业革命为例,这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一是纺织业起到了技术革新的引领作用,影响力并不只在纺织业,也扩散到了其它诸多领域。

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提高了织布效率,引发了棉纱供不应求的“纱荒”,从而推动了纺纱技术的改革。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能同时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纺纱效率,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此后还有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实现了纺机和织机的联动配套,完成了工作机相关工艺的历史性突破。

纺织业的技术创新激发了其他行业的技术革新。

例如,纺织业对动力的需求促使瓦特改良蒸汽机,

而改良后的蒸汽机又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采掘、交通等多个行业,

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推动了这些产业的发明和创造。

二是市场需求的巨大拉力,国内需求旺盛,国际市场广阔。

在工业革命前,英国社会各阶层对棉织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而本土手工生产的棉纺织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这为纺织业的技术变革和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英国拥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和贸易网络,为棉纺织品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通过殖民扩张和贸易,英国将大量的棉纺织品销往世界各地,

进一步刺激了纺织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