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方的理论来源是有争论的,争论的主要原因是,山东中医药大学李心机教授提出的“《伤寒论》研究史上的误读传统”。
有关这个误读传统很多的,第一个就是《伤寒论》的序,说是张仲景自序,有“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23个字,这23字说张仲景写的,经过考证,是后人加入的。
关于这个说法,李介宾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学中医不能学单纯键盘侠的喷子。
只要熟读了伤寒内容就能理解,里面有什么东西,没什么东西,是能看出来的。
第二种观点认为并非一定是“先有鸡后有蛋”。
如今众多的理论学说,无论是相关教材还是部分文章,都声称中医的所有理论皆源自于《内经》,进而得出先有鸡后有蛋的结论。
其论据在于: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时期,而《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以及秦汉之际,那时《内经》中的理论已然完备成熟。
如此一来,便顺理成章地孕育出了《伤寒论》这一医学巨著。这种先有鸡后有蛋的理论观点看似合乎逻辑,但实际上仍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商榷。
毕竟,一种理论或学说的发展往往不是简单的线性传承关系,而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复杂动态过程。
太理所应当了,就容易忽略了古代客观环境。
古代并不是如同今天这样,刚刚发表的文章,大洋彼岸就能看到了。
今天我们的网络信息化程度能够做到大部分人类文明知识上的共享,但是即使今天,非洲跟南美,甚至中国的一些区域还存在着按照原始生活习俗生活的“人类”。
单纯靠时间线,单线性的去排列前后,并且认为同时代的医学知识是共享的,这是脱离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