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女学生都是穿着白布上衣,蓝布裙子,黑色布鞋,留着齐耳的短发,她们在一起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显示自己超群,只有凭着自己的才华去施展。
马兰香在进校以前,跟着家中的私塾先生早已把“四书五经”、“唐诗宋词”背得滚瓜烂熟,她到学校以后,对上国文课,解读古诗词没有一点兴趣。自从来了国文老师李蕴璞,马兰香对那些古诗词的理解又有了一番新的感悟。
每当李蕴璞把灾难深重的祖国现实联系起来,讲解岳飞的《满江红》,陆游的《关山月》、《书愤》,杜甫的《卖炭翁》、《石壕吏》、《无家别》等课文时,马兰香就被李蕴璞声情并茂地的讲解所吸引。每堂国文课,都使马兰香如醉如痴热血沸腾。
马兰香却不知道,李蕴璞是一名共产党员,利用学校争取和团结广大青年学生参加革命是他的首要任务,他不遗余力地引导学生,就是为了争取像马兰香这样的有志青年投身革命。
数学,本来是马兰香最不感兴趣的课程,可是在校长周柄文演算的黑板上,却把地租、高利贷和苛捐杂税的增长数目作为实例,用来讲解几何的倍数和数学方程式的原理。
明明白白的数字,浅显易懂的道理,使不谙世事的马兰香如梦初醒。原来占总人口不到百分之二十的地主,却占有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土地,地主就是凭借土地,以地租为手段夺走了农民的收成。
农民在难以为生的时候,只好向地主借债,往往是“春借粮一升,秋还利两斗”,这就是“驴打滚”似的剥削“方程式”。
那是马兰香进校不久的一堂数学课,虽然已经过了“立春”,天气还是异常的寒冷。
北风呼呼地在窗外刮着,教室里却热气腾腾激情高涨。
周柄文挽起了身上棉袍的袖子,摘掉了脖子上的围巾,他满头大汗地在黑板上演算着一排排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