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面对这帮能当爷爷的老头子,出于尊重和好学,还是先行听了一遍,融合内心的想法,整理话语。
“老师有什么看法?是帮还是不帮,或是不管不顾,只待局势落幕?”
哲宗小皇帝看向自家捻着胡须的老师。
“陛下有什么想法可以直说,我们都可以拿来讨论嘛!”
韩明没有正面回答哲宗小皇帝的问题,而是把球踢回给对方。
他毕竟不是张居正,也不赶时间,拼命的把自己的思想和行政、军事等手段教给万历皇帝。
最后导致万历皇帝压抑太久,在他死后放飞自我,数十年不上朝。
韩明要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一方面给哲宗亲政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一方面就是把思考的底层逻辑传授给他。
只要小家伙能明白基础的道理,他就会发散思维,自动去学习和理解那些棘手的政事。
这一点,从原历史中,哲宗皇帝在元佑年间未亲政前,不断学习读书,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就能看出来,这个小家伙是个勤奋的。
听到自家老师的反问,哲宗小皇帝兴奋莫名,他知道这是老师在考究他,这可是他为数不多表现的机会,必须把握住。
而身旁听政的太皇太后沈氏,以及太后向氏都无奈对视一眼,没有吱声。
按照他二人的本意,这个时候,哲宗不应该有自己多余的想法,这些问题应该由中书门下的大相公还有她们合议,拿出一个方案实行。
但是韩明作为托孤大臣的首辅,还是先皇和小官家认证的帝师身份,他出口,没有人能阻止,最后只能静静的看着事情发展。
“老师,朕觉得各位大相公的意见都很中肯和有道理,但是若说朕钟意哪种方案,还是王相的主动出击!”
听闻此言,这帮宰执都变了脸色,坦白讲,这么直白可不是个好皇帝该做的。
要知道喜怒忧愁不形于色这是最基本的,看着小皇帝有些兴奋的样子,就知道这还是年轻了。
“陛下莫要着急,坐下慢慢说。”
对于这位小官家,小徒弟,韩明的耐心很多,就跟教自家孩子韩端阳和韩夕娘一样,他有足够的信心他们会走向光明的未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见到老师如此温和的态度,哲宗皇帝讪讪一笑,挠挠头。
“其实朕觉得此次耶律浚提出大宋庇护绝对是深思熟虑的,毕竟哪有一国储君会冒着被敌国暗杀的风险,跑到敌国地界寻求保护。”
“这绝对是辽国内部危机四伏,耶律浚看不到希望才做出如此看似荒唐的决定。”
“就如同春秋时期的重耳一般,避敌于外而护自身周全。”
“要知道当初晋楚争霸可是异常激烈,就在这种情况下,重耳还是躲入了楚国,最后历尽千辛万苦回到国内。”
“可见耶律浚也是有着同样的看法,朕觉得应当效仿楚国,接纳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