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契机成熟

当韩明将耶律浚等人请求大宋政治庇护的消息呈递给哲宗皇帝,以及中书门下的时候,众人都陷入深深的沉默之中。

“依老臣的看法,所谓善者不来,来者不善,耶律浚毕竟是辽国的皇太子,再加上一个辽国皇后,这种政治影响实在是不好处理。”

文宽夫毕竟岁数大了,很多事儿一个是求稳,一个是不想招惹任何额外问题。

大宋现在发展的很好,每天都是日新月异的变化。

文宽夫已经想好了,只要维持当前的发展趋势,不需要多久,十年之内,就能熬死北边的那个邻居。

到时候别说燕云十六州,就是一战灭掉辽国也不是不可能。

因此老爷子一点都不着急变化,反而希望能够徐徐而图之。

对于萧观音和耶律浚南逃大宋寻求政治庇佑,文宽夫的想法就是‘no’,拒绝的意思。

吕晦叔闻言点了点头:“文相的想法和老臣的不谋而合,尽量还是莫要在此时招惹辽国为好。”

两个上了岁数的发完言,王珪、王介甫、司马君实、韩师朴四人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臣以为,还是应该先看看发展再说,毕竟咱们对辽国内部的状况不了解。”

王珪提出稳一手,静观其变。

“臣的意见是时不我待,既然耶律浚能提出如此影响两国外交的政治庇护,可见辽国内部情况很复杂。”

“咱们说不得可以借助这场政变瓦解辽国内部,轻而易举拿下燕云十六州。”

王介甫是属于主动出击的类型,他不喜欢静观其变,也不是坐等机会降临的人。

如今耶律浚把一个明晃晃的好借口递给大宋,那他们就不要拒绝,一口吞下。

“臣比较认可王相的提议,不妨静观其变,看看局势发展,也许能够火中取栗。”

司马君实这些年上了岁数,思想也渐渐趋于平稳化。

虽然不至于像文宽夫和吕晦叔那般,直接拒绝耶律浚入宋的请求,但也还是和王珪站在了一条战线上。

“臣的想法是一动一静不如都不要管,耶律浚归根结底还是耶律洪基的儿子,还是辽国正宗的皇太子。”

“耶律乙辛他们在大胆也不至于要了他的命,这次政治庇护,多半还是耶律浚出于对萧观音的保护才不得已而为之。”

“他日国内稳定,耶律浚还是要返回辽国继承皇位,说不定转过头还是要对付大宋。”

“咱们互不相帮,坐看局势进展方为上上之策。”

韩师朴的看法出于对未来宋辽关系来看的,他觉得不妨让耶律洪基父子斗个你死我活,最后大宋捡一个大便宜。

这种想法也没有错,反而比较有明哲保身的意图,可以更好的将大宋摘出去。

哲宗小皇帝如今十一岁,很多事情都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