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修养是不随意揭开别人的伤疤和痛处,不随意批判和指责别人,做不了感同身受,但也不要让别人雪上加霜,会替别人着想的人,才能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你不是别人,没办法感同身受,也无权替别人做决定。
《遇见未知的自己》中这样说过:“世界上只有三件事,别人的事,我的事,还有老天的事。”别人的事情我们无权去干涉,老天的事也决定不了,唯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可以去决定。
别人的事再大、再麻烦、再难,你也无法做到感同身受,你的能力再强,也无法做到真正替别人解决问题,所以能不掺和就不要掺和了。
而且你无权干涉别人的人生,就算你是好心好意,最后怎么做决定也都是由他自己说了算,因为这是别人的人生,你无权替别人做决定。
我们只是别人生活里的配角,就不要对别人的生活指指点点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我们没办法把自己的观念强加到别人身上,也没办法强行要求和改变别人。
我们要做的不是去关注别人的事,而是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与其插手别人的事,不如做好自己的事。
当然,不随意插手别人的私事。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里有一句话,每逢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你要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在人际交往中,对别人的私事不要过度的参与,也不要随意揣测和评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选择,别人的婚姻怎么样、工作好不好,或者生活习惯对不对,都不是你能说了算的。
就算是别人遇到什么难解的问题来找你倾诉,你也只适合当一个聆听者,发表一些自己的意见,至于别人该怎么样做,那是别人的事。
特别是别人的一些家长里短、感情问题、亲情问题、各种利益矛盾,以及一些很棘手的麻烦事,都不要轻易插手,因为很多事情你都不了解,无法下结论,除了给一些比较客观的建议之外,最好不要过度干涉别人的事。
不管是你的亲戚朋友还是同学同事,又或者只是一个陌生人,别人的私事大多数都与你无关,有些事剪不断理还乱,不要让自己置身其中,做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况且别人未必喜欢你去管闲事。
就算你有什么看不惯,或者无法理解的事,也不要随意下结论,不要对别人指指点点,非要别人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当你觉得别人那么年轻,还没有存钱买房的时候,不要批评别人贪图安逸,可能别人比你更加努力,只是他有更多的负担,有更多的责任,有更差的条件。
所谓未知全貌,不予置评,别人的私事,你无法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别人为什么过着这样的生活,也有非常多的原因,你只是一个看客,你无权插手别人的私事,无权对别人的人生指指点点。
最重要的是,不随意插手父母与子女的事。
三谷宏治的作品《有限管教》中写道:“90%的家庭矛盾都源于父母的界限感缺失,而且,父母过度插手,还会剥夺孩子学习、成长的机会。”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很微妙,有的父母总喜欢插手子女的事,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去管控,成为了一种控制型的父母,子女的学业成绩、生活起居、交友、兴趣爱好、吃喝玩乐等等都要了解,都要管控。
控制型的父母不只是要管控孩子的童年,在长大成人的路上,也一直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目标和期望去成长,按照自己设定好的人生道路去走,他们眼中有一种固定的模式,一旦偏离了原定的轨道,父母就想强行把子女拉回来。
子女无论有没有成人,过度的管控,只会让子女失去了独立的人格,没有任何快乐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