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心态大变的秦淮茹

这天李元刚刚下班,就被王主任堵在厂门口。

“李元,明天周日,哪都不准去,就家里待着,明天我带个姑娘和你见面”。

说完不等他说话,骑车就走。

“哎!”,李元只是伸手指着王主任的背影,无奈苦笑。

自从进入华清大学,李元心思全都放到学习和研发上。

而且一直有一种紧迫感。

他一直想赶在起风前,把半导体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尤其是基础技术研究,比如光刻机、光刻胶、显影剂、刻蚀剂、清洗液、气相沉积cvd、封装工艺、测试技术。

上面这些又需要相关基础技术,比如光源、透镜、精密自动控制技术等等。

西方之所以持续保持领先,并产生爆发式增长,主要原因是所有西方国家参与这些基础技术研究,并不断优化。

大学、研究机构研究基础技术,公司接着转变为产品。

在使用中发现问题,并给出解决奖励,促进相关机构进行改进研究。

整个西方形成了良性循环,互相依存,互相成就。

在国内,当前的发展模式和西方类似。

在各国残酷地限制下,我们只能自力更生。

所有的研发成果都能转化为实际产能。

唯一与西方不同的是,所有的研究投入都需要国家负担,不像是西方,主要的研发都是社会自发。

国家进行补贴引导。

所有研究机构都要考虑投入产出比,都要考虑持续性发展。

国内不同。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第一老百姓没有钱,第二,国内大部分地区是文盲半文盲状态。

所以,只能国家集中人力、物力办大事。

这种模式起初非常有效,但是发展到后期,很多研究机构痴迷于拿项目,搞研究,填补国内空白。

具体有没有可能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不是他们关注的。

所以,我们时不时会搞出一个世界第一,开完技术评审会,研究资料就锁到了保险柜里。

改开后,倭寇从我们这里搞去了很多类似技术,基本都是无偿转让的。

这一世他本来只想当个富家翁,没事骂骂领导,吐吐槽。

但是系统太给力,不断地提供技能,又阴差阳错地上了大学。

既然,有机会搞点技术突破,有机会打打西方列强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