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0�2�0�2因为是限定的题材,限定的字数,限定的格式,不容有错。
�0�2�0�2�0�2�0�2斐潜在最初开始执政的时候,各地县乡上报各种行文,便是随心所欲的展现文墨,辞藻丰富得让斐潜看得脑袋都大,于是便逐渐的完善这一类的公文的规范,框死了规格。
�0�2�0�2�0�2�0�2比如『表』,就是用于陈情。凡属于论谏、劝请、陈乞、待罪、进献、推荐、庆贺、慰安、辞解、陈谢、讼理、弹劾等事由,皆为『表』。表开头第一句,必须说明是什么事情,人物地点时间事情,然后再叙述具体情况,末尾要加上建议或是已经处理的相关举措等,整体篇幅以四百字为宜,最多不得超过千字。
�0�2�0�2�0�2�0�2最后一场才是策论。
�0�2�0�2�0�2�0�2相对会宽松一些,但是也有限制的,想要自由发挥离题万里,恐怕就连卷子都一起飞走了……
�0�2�0�2�0�2�0�2这一套的考试内容和规定,渐渐会形成规范,然后便是沿用下去。如果说能够以此三场考试,通过这种手段就可以相对来说比较全面的考察学子,选拔出来的人也相对来说更有文化、更有见识,同时还具备一定的有行政能力。
�0�2�0�2�0�2�0�2不考诗词歌赋,是因为普通的官吏,并不需要太好的文采。
�0�2�0�2�0�2�0�2至于后世的八股文,其实也在应试制度之下的特殊产物,虽然在后世被很多人诟病,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真的就那么差,反倒是在保持客观筛选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0�2�0�2�0�2�0�2就像是围城,城里人和城外人看,感觉都不一样。
�0�2�0�2�0�2�0�2在这一次规模庞大的考试之中,有从河东河洛前来的士族子弟,也有从陇右汉中赶来的地方乡绅,甚至还有汉化的胡人……
�0�2�0�2�0�2�0�2其实在斐潜治下,有很多是已经汉化的胡人。
�0�2�0�2�0�2�0�2比如上党令狐氏,就已经是彻底的华夏化了,甚至在华夏学术上面的成就比华夏本土的很多人都要强。
�0�2�0�2�0�2�0�2中年人,叱干平,也是汉化的胡人。他的家族原本应该是南匈奴人,然后在西汉时期分化到了汉地之内,先是在长安,后来到了河东,经过了两三百年的事件,如今这叱干氏已经和普通汉人没有任何的分别。
�0�2�0�2�0�2�0�2司马懿到河东主持郡试,叱干平就是在那一次的考试之中达标合格,得到了参加长安恩试的名额,如今就居住在骠骑大将军准备的『孔孟义铺』之中,准备参加即将到来的大考。
�0�2�0�2�0�2�0�2随着考试时间临近,在孔孟义铺营地之内的氛围也日间紧张起来。
�0�2�0�2�0�2�0�2在这样的氛围之中,也就时不时的会出现一些事情……
�0�2�0�2�0�2�0�2各式各样的人,就有各种奇葩的事情,即便是在营地之内有专门的兵卒负责秩序巡逻,但是依旧免不了的会有些突发的情况。
�0�2�0�2�0�2�0�2叱干平居住的那件大通铺之内,清晨之时,就有人大叫起来,说他准备的笔墨不见了!
�0�2�0�2�0�2�0�2如果说兵卒上阵,要紧的就是兵器战甲,那么这些学子考生上考场,笔墨就是他们的武器。结果现在武器丢了,如何不让人着急?
�0�2�0�2�0�2�0�2值守的巡检带着兵卒来了,但是并没有找出什么问题来,因为那个倒霉孩子装笔墨的袋子并非是在大通铺里面丢的,是他出去外面遗忘了……
�0�2�0�2�0�2�0�2没错,给忘了。
�0�2�0�2�0�2�0�2倒霉孩子也宝贝他的笔墨砚台,走到哪都带着,没放在大通铺里面,怕留在大通铺里面有人偷,结果他自己反倒是将那个袋子不知道给忘在了何处了。
�0�2�0�2�0�2�0�2若是被人偷了,这自然要追查,但是自个给忘了……
�0�2�0�2�0�2�0�2了解情况之后,巡检啧了一声,带着兵卒走了。这要是他手下的兵,丢失战甲兵刃,至少是三十鞭子起步。
�0�2�0�2�0�2�0�2这么重要的东西都能忘?
�0�2�0�2�0�2�0�2怎么不忘了吃饭睡觉呢?
�0�2�0�2�0�2�0�2倒霉孩子抱着头一顿大哭。
�0�2�0�2�0�2�0�2哭有毛用啊?
�0�2�0�2�0�2�0�2可就是哭。
�0�2�0�2�0�2�0�2叱干平没有多余的备用笔,他准备的笔就两根,一根大笔,一根细一些的,分别用来写不同大小的字的,墨倒是可以掰一小块给那个倒霉孩子,但砚台也只有一块,分不出去。
�0�2�0�2�0�2�0�2其他人也大同小异,一个通铺凑起来,墨块倒是凑了有一些,但是笔和砚台就没有多余的。
�0�2�0�2�0�2�0�2叱干平和其他人,陪着倒霉孩子在营地里面可能丢的几个地方找了找,自然是什么都没有找到。就连倒霉孩子都不是很清楚到底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丢的,更不用说还记得周边有什么人,发生了什么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