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游行结束

游行结束,被世间天地灵气洗涤,仿若重生。

龙门石窟,应天门,白马寺......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天地所馈赠的福运。

龙门与香山之上,始建于北魏,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的连续大规模营造,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石窟群。

洞窟2300余个,碑刻题记2800块,佛塔60余座,造像近11万尊,不仅是佛教艺术的展示,也是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多个领域发展变化的实物证明。

留给世人精华的便是魏碑帖和唐楷书。

“龙门二十品”和“伊阙佛龛之碑”便是其中的代表。

一眼望尽千年,感受古今魅力,踏上应天门的那一刻,才会明白千年辉煌的岁月痕迹。

恰逢其时,踏入古刹寺中,浓郁的紫檀香弥漫在寺院中央,久久不散。

放眼望去,皆是所求之人。

财侣法地,众生所愿,拜四方,燃檀香。

入门西南角,千年龟驮碑,只存其一。

龟头光洁如新,受亿万众生所抚,还众生心之所愿。

游历结束,四国(中国、泰国、缅甸、印度)为其各方。

得心经一部。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即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三藏法师玄奘所译。

为了让大家能够看懂,我特意去寻找了一下译文。

如下:

观自在菩萨在深入修行智慧的最高境界——般若波罗蜜多时,洞察到所有存在的事物(五蕴)本质上都是空无自性的,因此能够超越世间的一切痛苦和灾难。

菩萨对学生舍利子说,物质形态(色)和空无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空无也不脱离物质形态。实际上,物质形态就是空无,空无也就是物质形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感受、认知、意志和意识(受想行识)。

舍利子,所有的现象都是空无固有自性的,它们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不会变脏、也不会变干净,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因此,在空无的本性中,不存在物质形态、感受、认知、意志和意识。也没有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和意识这些感官的界限,同样没有颜色、声音、香气、味道、触觉和思想这些感官的对象。从感官的界限一直到意识的界限都不存在。

没有无明(无知),也没有无明的消失,没有老去和死亡,也没有老去和死亡的消失。没有痛苦、痛苦的起因、痛苦的结束和达到痛苦结束的方法(苦集灭道),没有智慧也没有获得。

因为没有什么可以获取的,修行智慧的人(菩提萨埵)依靠般若波罗蜜多,内心没有障碍。由于没有障碍,也就没有恐惧,远离了所有混乱的梦想,最终达到了涅盘的境界。

过去、现在、未来的所有佛,都是依靠般若波罗蜜多,获得了最高的觉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因此,我们知道般若波罗蜜多是一个强大的咒语,是一个光明的咒语,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咒语,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咒语。它能够消除所有的痛苦,这是真实不虚的。

因此,我们讲述般若波罗蜜多的咒语,咒语如下: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大家快去彼岸,修成正果。

这段白话文解释尽量保持了原文的意境和内涵,但用现代语言进行了转述,以便更好地理解《心经》的教义。

这讲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是佛教指引佛门修行之人,要达到五蕴皆空,方能修成正果。

何为五蕴皆空?

就是忘我,就是放下。

在我看来,佛门想要追求的放下,便是执念。

什么是修成正果,什么又是得道高僧?

终究本质,不过是给佛众教徒增加一个信仰,一个目标。

这和我们交易者,是一样的。

为什么来交易?

为什么来金融市场?

究其本质,都有一个信仰,一个目标方向。

世界宗教的教派分支非常多样,不论是佛道儒,还是其他,都和我们股教有一个清晰的目标。

什么是股教?

就是金融体系中,有着最庞大的群众基础的人类。

我们在这里,只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挣钱!

挣足够多的钱!

挣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

金钱至上,利益至上。

为此在这个教派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织布机的日T门,有打板的敢死队,有抄底的炼狱者......有寻龙的勇士......

不论你现在学习了什么,未来又学习了什么,最终你掌握了什么,

本质上,没有任何变化。

都是想要悟道,想要稳定挣钱,想要暴富!

这是什么?

这就是本质,也是身为教众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