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 乾清宫大朝议

在张瑾瑜瞧得更是一头雾水,白莲教不说是真是假,南边乱成这样,明显是王朝末端衰败之象,也不知周家太上皇当年到底是真的剿灭了白莲教,还是假的剿灭白莲教,一出来就是大手笔,汝南众镇一眨眼就快没了,那江南和西河郡就危险了,尤其是西河郡,匪徒四生,要是白莲教进去一搅合,有一个京南之乱,危机江南,

关键在于,江南此时也出了乱子,啧啧,想到一个词,祸不单行,古人诚不欺我。

就在殿内众人安静的时候,

武勋这边,襄阳侯柏广居竟然第一个站出来,拜道;

“启奏陛下,臣有话说。”

“平身,说!”

武皇也没废话,言简意赅,柏广居起身再拜,回道;

“启禀陛下,三封奏疏臣看过了,首先是要救援大梁城,既然太平教贼子能有如此实力,说明主力军就在那,朝廷需要尽快增援,至于汝南城,臣还是有些不相信,或者说不可思议,白莲教在十余年前,被朝廷镇压,教内高层包括教主等人,早已伏诛,如今复又出现,是真的白莲教,还是贼人打着白莲教的旗帜尚未可知,汝南要是守不住,应当撤往西河郡石州,紧守门户,以待援军,”

最后,就是江南奏疏,那些是文官的事,柏广居无意参合,也就随口推了出去,

“至于江南水灾,确有蹊跷,朝廷应当追责当地官员。”

说罢,就退到一旁,留出位置。

也就是这个时候,武勋这边,几位老国公示意下,不少伯爷都纷纷出列,道;

“陛下,臣等附议,”

眼见着勋贵这边积极,文官一列人,就把目光看向前排的几位阁老,好似是等着信号一般,沈中新更是按耐不住,准备出列,却被前头的顾阁老拉了一下,就此停住脚步,

沈中新迟疑,脚下就慢了一些,随即停住,过了一会,首辅李崇厚清了清嗓音,颤颤巍巍走向殿中央,站着施礼,

“陛下,老臣想说几句,”

“来人啊,给首辅大人搬个椅子,就坐在前头说,”

武皇放下手,心中的怒火忽然消散大半,襄阳侯的话未必没有道理,眼见着李首辅气色不佳,只能让其歇一歇,

“谢,陛下,”

片刻功夫,就有内侍太监搬来椅子,放在朝臣最前头,李崇厚道了谢,在儿子李潮生搀扶下,落了座,这才开口,

“陛下,襄阳侯的话句句在理,事情分轻重急缓,大梁城乃是中原之地的门户,必不能失去,王子腾亦是小心之人,加之大梁城节度使吕代元,乃是沙场老将,就算是退守城池,贼军也必然损失巨大,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增援大梁城,要动用京营之兵,”

不由得不让他来说,事情轻重缓急一目了然,陛下不能说,只能由他代劳,武皇点点头,这才是主要的,

“京营的大军,现由洛云侯掌兵,保宁侯清查兵额粮饷,已有定数,不必担心,却不知汝南魏湘平所言,城外贼军是否是白莲教贼子,白莲教虽然于十年前剿灭,是否死灰复燃尚未可知,李首辅,你如何看?”

这才是武皇隐隐约约有些不安的地方,十余年间,白莲教几乎没有任何消息,只有太平教的贼子霍乱天下,没想到在关键时候,白莲教死灰复燃,其所谋甚大,中原之地乃是大武朝之根本,如若动荡,天下皆危矣。

“咳咳,回陛下,所谓的白莲教,就像襄阳侯所言,是真还是假,尚未可知,就算是真的,今天跳出来,就无所遁形,汝南魏湘平求援,虽然急,却不能过于急,如果撑不住,突围去西河郡石州,紧守门户,朝廷派有力之人去江南整军,以江南大营主将为首,过江驰援即刻,是不是白莲教不重要。”

李首辅不愧是眼睛毒辣,一眼就看到问题所在,不管什么教,人杀光了,什么教都白扯,至于江南的事,里面蹊跷太多,以稳为主,

“好,说得好,李首辅不愧是朝廷国之栋梁,既如此,先寻轻的事解决,江南水灾,如何办?”

这时候,李崇厚并未再开口,江南的事,定有人着急,果然,武勋那边,甚少见到的忠顺王周建安,先一步走了出来,拜道;

“启奏陛下,臣弟倒是对江南有一些见解,”

“哦,你有见解,说说吧。”

闻听忠顺王有话说,武皇并未拦着,让其说说看,周建安脸色一喜,起身开口;

“皇上,江南水灾虽大,以江南富硕,赈灾不在话下,严令江南知府那些官员,堵住堤坝缺口,打开官仓存粮赈灾平复百姓,如果不开粮仓赈灾,灾民太多的话,实在不行送到关外,和以往一样。”

寥寥数语,让殿内众官员目瞪口呆,这哪里是建议,简直是满嘴胡言乱语,就连张瑾瑜都有些不相信,周王爷莫不是喝多了,还没醒酒,现在南边战事如此急迫,哪有船运送灾民,再者说,人都走了,谁来种地,武勋还好说,不怎么开口,文官那边,怕是已经气的冒烟了,

果然,

还没等皇上开口,沈中新如何能忍住,出列痛斥,

“王爷此言差矣,赈灾归赈灾,更要把要犯和牵扯的官员绳之于法,江南富硕之地,本是朝廷钱粮的袋子,如今此地闹了灾荒,京南大战在即,这粮饷从何而来,户部是变不出银子的,京城安湖之地产粮,乃是京枢重地安危保证,擅自不可动用,京营几十万军所需,王爷把人运走,银钱难不成由王爷出。”

冷冰冰话语毫不给其颜面,让忠顺亲王面色铁青,恨不得怒骂一番,只是肚中言语稀缺,又不知如何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