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与鹰国的军火贸易(3)

“那你带着嫂子去呗,看看战斗民族。”张廷玉对此次的外交照会也不怎么重视,最起码双方都愿意接洽的情况下,就已经注定了结局,要不是以表示重视,杨雨亭都不用去。

“算了吧,这个时候,外面兵荒马乱的,算了,我就当去苏俄躲躲清净。”杨雨亭直接拒绝了,开什么玩笑。

杨雨亭带领着外交使团踏上了前往苏俄的征程,一路上,众人的心情既紧张又期待,紧张的是此次谈判任务艰巨,关乎两国关系的走向;期待的是若能顺利达成共识,将为华国带来更加稳定的外部环境,只有杨雨亭老神在在的,他这次可是去把张廷玉的专机搞出来了,一系列的护航仅仅比张廷玉的规格低一点,这也是在彰显华国的军事实力。

经过一天的飞行,他们终于抵达了苏俄首都,苏俄方面以庄重的仪式迎接了他们,这也显示出苏俄对此次谈判的重视。双方很快就进入了正式的谈判阶段。

谈判桌上,气氛凝重。苏俄代表率先发言:“华国在军火市场的活跃举动确实让我们感到担忧。我们希望华国能够考虑到地区的稳定,在行动上更加审慎,而且华国和我方在边境上最近多有摩擦,这一系列都让我们担忧华国对我们的威胁,这需要杨雨亭大使给一个说法。”

杨雨亭沉稳地回应道:“尊敬的苏俄代表,华国的行为完全是出于自身发展和自卫的需要,说法,如果没记错的话,是苏俄趁人之危了吧,我们和倭国就差全面开战了,苏俄横插一脚,在这里我请问一下,贵国到底是哪边的,而且我们一直致力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在军火贸易上也秉持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我们希望通过对话,消除彼此的疑虑。”

苏俄代表微微皱眉:“但是你们的行动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战略布局,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确保自身的安全。”

杨雨亭不慌不忙地说道:“我们理解苏俄的关切,但是华国也有自己的利益考量,苏俄觉得风险高,那我们呢,就这么吃了这个哑巴亏,咱别的也不说了,现在咱们坐在这张桌子上,就是想通过沟通和协商,可以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双方你来我往,争论不休。然而,杨雨亭始终不温不火,不断寻找着双方的共同点和妥协点,经过几天的艰苦谈判,双方终于取得了一些进展。

苏俄同意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对边境的防御部署,同时也希望华国能够在军火贸易上保持一定的透明度,避免引发不必要的紧张局势,华国则表示愿意与苏俄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谈判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杨雨亭心里也是觉得在苏俄待的差不多了,也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后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后面需要加快进度了,北平还有一堆事情等着他呢。

在杨雨亭与苏俄进行谈判的同时,华国国内也在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和发展,张廷玉得益于王永疆和鹰国达成的协议,下令加强国内的经济建设,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在经济建设方面,华国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修建了大量的公路、铁路和桥梁,同时,也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经济建设,促进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毕竟王永疆现在手里捏着大把的钞票,等着挥舞和扶持地方,王永疆也不得不感慨,发展几年也不如军火贸易来的快。

然而,国际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德意志在欧洲战场上的攻势越来越猛烈,意呆利在非洲也取得了一些胜利,倭国虽然与华国未全面开战,但局势依然紧张,而漂亮国则在背后继续推动战争,试图从中渔利,同时漂亮国也在暗中接洽倭国,希望他们能牵制住华国,毕竟十里洋场现在只是在对峙,倭国也将目光转向了印尼。

杨雨亭在与苏俄的谈判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决定加快谈判进程,尽快达成全面的合作协议,他再次与苏俄代表进行深入的沟通,强调华国对于和平的渴望以及与苏俄合作的诚意。

“我们华国一直秉持着和平共处的原则,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我们希望与苏俄携手共进,共同维护地区的稳定。” 杨雨亭言辞恳切地说道。

苏俄代表也知道现在的局势复杂,双方都需要尽快达成协议,经过多轮的讨论和协商,双方逐渐找到了更多的共同点,在边境问题上,华国同意与苏俄建立更加明确的边界划定机制,避免不必要的摩擦,杨雨亭和苏俄也是终于达成了一项全面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华国和苏俄将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华国与苏俄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双方都表示将认真履行协议,共同为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也预示着外蒙边境的时期告一段落。

协议签订完成后,双方都默契的没有公之于众,然而,国际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德意志在欧洲战场上的攻势愈发猛烈,意呆利在非洲的扩张也没有停止的迹象。倭国虽然将目光转向了印尼,但对华国的威胁依然存在,更何况漂亮国还在不断的向倭国加码,让倭国全面进攻华国,毕竟华国只要退出军火市场,漂亮国就一家独大了,倭国自然也明白漂亮国的心思,所以也是准备狮子大开口。

杨雨亭成功与苏俄达成合作协议后,便马不停蹄地踏上了回国的旅程。此时的华国,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节点上,张廷玉密切关注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着华国这架马车的战略布局,张廷玉甚至觉得这一刻,坐上这个位置也没什么好的,还没以前过的舒服。

张廷玉召集了蒋百里、杨雨亭、王永疆等人再次进行商议以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