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牛仅有初中学历,是在部队立功后提干并考上军校的。
他比刘武大两岁,却对刘武钦佩不已。
刘武不论是文化学习的进度,还是军事技能,在班里都出类拔萃,某些项目上,就连当了两年兵的李二牛都比不上他。
刘武性格爽朗,热衷交友,还主动帮李二牛补习文化,也曾为他打抱不平。
因此,李二牛将他视为挚友,两人如影随形。
再加上孙新春,他们三人一个憨、一个勇、一个智,被同学们调侃为“铁三角”。
说起来,看上去老实巴交的李二牛实则并非平凡之辈。
当刘武、孙新春了解到他的过往后,不禁对他另眼相待。
这年头,万千人都想着要读高中,去参加高考,挤进大学的门槛,去实现“鱼跃农门”。
而李二牛因为家庭原因放弃了继续读高中,却选择了参军,那年他刚满18岁。
李二牛很庆幸,顺利通过了验兵的流程。
在拿到入伍通知书的那一天,吃饭的时候,他爹拿出了他珍藏的老酒,破天荒的给李二牛也倒上了一杯:“今日这事值得庆祝,你去当兵了,也长大了,爹为你感到骄傲!”
李二牛笑着说:“爹,这一天怕不是你十几年前就给安排好了吧!”
说罢,爷俩哈哈大笑了起来,李二牛举起杯子,敬了父亲一杯:“儿子不会让您失望的!”
那天,李二牛和他爹都喝高了。
次日下午,李二牛便整装待发,到县人武部集合,临走前,他爹红着眼眶叮嘱李二牛:“到了部队要好好干,要对得起这身军装!”
李二牛点头应道,向他敬了一个不太标准的军礼。
而后转身上了车,来到了人武部集合。
所有新兵在那待了一晚后,第二天一早奔赴了军营。
到了部队李二牛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要长期留在部队,不过从战士提干的机会可不多,于李二牛而言,唯一一条路就是考军校。
李二牛有文化基础,当时前往军营时,我还特意把高中课本带上了。
新训后下连,李二牛当了一名通讯员。
在这期间,李二牛时常利用空闲时间补习功课,最终,皇天不负苦心人,就在他当兵第2年的时候,如愿考入了军校。
在前往军校报到前,李二牛特意挤出几天时间回去探家,那也是他首次穿着军装回家。
虽说这年头的军装相比于现在的军装,显得有些单调,头顶红五星,红旗两边挂,但还是非常干练的。
那天李二牛回到家时,邻居大伯一样就认出了他。
李二牛给大伯打了声招呼,大伯说他爹正在田间干活呢。
还很热心的跑去帮李二牛通知他爹,老爹得知后李二牛回来了,立马停下手中的活计,激动得跑回了家。
脚上还残留着一些泥土,见了李二牛,上前拉着他前后看了好几遍,连连说:“儿子,还真别说,你穿军装的样子还真精神!”
老爹得知李二牛考上了军校,更是高兴,执意要在村里请上几桌庆祝。李二牛拗不过他爹,也只得就范了。
喝酒时,有一个邻居突然感叹道:“老李啊,你这是给公家生了个儿子啊,以后你儿子在部队的时间可要比在你身边多得多喽,唉,有儿不在身边等于白养!”
邻居这句玩笑话,其实李二牛能理解,在国人的传统观念,养儿就是为了防老,这种观念在他们家乡更是根深蒂固。
李二牛虽不以为意,但这一句玩笑话,却深深刺痛着李二牛的心。
等人群散去时,李二牛便和他爹聊了起来,期间便问:“这些年,儿子常年不能陪在你和母亲身边,你们两老在这山村里会感到孤独吗?”
老爹摆了摆手:“怎么会呢?在这大山里待了半辈子了,有这么多的街坊邻居,我和你母亲过得自在,况且家里还有个穿军装为国奉献的儿子,我们也很骄傲,一点也不孤独。”
李二牛听完为之一振,没想到他爹会有这样的觉悟和胸怀。
在家的日子总是那么温馨而又短暂,很快李二牛又背上了行囊前往军校去报到了。
“我临走前,俺爹再一次和当初送我参军那样,叮嘱我,不过多了一句,'不要担心家里,我和你娘都挺好的!'”李二牛说着抹了下眼泪。
嗨!刘武拍了拍李二牛的肩膀,安慰道:“别难过了,咱军校有假期,等我放假,陪你回家看二老。”
李二牛听了,脸上一喜,随即问道:“真的?那你不回家吗?”
刘武的脸上闪过一丝惆怅,说道:“不了,我爸妈忙,回去也见不着,等过年放假再说吧。”
这时,孙新春攥着三瓶汽水,自远处奔来,口中喊道:“嘿,我就知道你俩在这儿加练,来,喝瓶汽水消消暑……这秋老虎也忒毒了!”
刘武瞧见汽水,抬手抹了把脸上的汗,接过一瓶,张嘴用牙咬开瓶盖,随后仰头,“咕咚咕咚”一通猛灌。
““嗝!”刘武打了个响嗝,“真他娘的痛快!”他大喊一声。
孙新春不紧不慢地喝着汽水,“哎,你们听说了吗?”
“嗯?听说啥了?”刘武和李二牛满脸疑惑地看着孙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