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知道怎么称呼您?”
“我叫刘武,一位即将入伍的军校学员。”
于是这俩人相视一眼,都从彼此的眼神里看出一种发自内心的赞许与敬佩。
从小到大,刘武就从没和家人以外的女性这样亲密接触过,只觉有些局促不安。
她发现了刘武的窘迫,朝他眨了眨眼,“叫我秦晓雨就好。”
刘武定了定神,再次注视着她那娇俏的面孔,一颗憧憬热血军旅的心,为她平添了几分淡然疏离的柔情。
“既已到了鲍钼枝乘凉的年纪,我们何不来点更亲近些的互称方式……姐姐?”刘武话音未落,不禁看出秦晓雨的俏脸已是绯红一片!
就这样,刘武和这位素未谋面的寻常姑娘,莫名其妙便结下了一段奇缘非常。
这世上何尝没有过一些出于偶然的际遇,却又在某种缘分的牵引下发生着惊天动地的大事?
就像刘武和秦晓雨这么两个本是毫无交集的陌路人,却在一次出乎意料的火车营救行动中,命运的锁链将他们两人紧密相系!
黄昏,刘武和秦晓雨终于在一片火红余晖中抵达目的地。
挥别让他们并肩作战的列车,刘武不禁再次感叹命运的捉弄,竟让两个完全不同的人儿在一次意外事件中邂逅相知。
出站后,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陷入了一阵短暂的沉默。
远道而来的劳顿已经让他们精疲力竭,此刻也难免会生出一丝别离的惆怅。
“那个……刘学员,你的受伤可要小心。”秦晓雨见刘武鼻青眼肿,仍不忘嘱咐一句,可她眼神里的迷惘之色却掩饰不住。
“晓雨姐再见,有时间我们常联系。”刘武迟疑片刻,终于开了口,心里却隐隐有些说不出的难受。
告别了秦晓雨,这次列车营救的历程,促成了刘武一段奇幻的邂逅。
……
“时代的歌声唱出了我们的理想,
沸腾的生活沐浴着我们成长,我们要掌握现代化本领,
努力建设强大的国防。
今天是校园哺育的新松,
明天是人民军队的栋梁。
我们英姿勃发,我们斗志昂扬,
满怀信心奔向前方,奔向前方!”
陆军学校中心是一个非常大的操场,操场对称的好像是各9栋宿舍楼,宿舍楼共四层,最高的顶层是一个大教室,还有一个大露台。
每栋楼东西各两个中队。
刘武所在的是一大队二中队,位置在大操场的西北角第一栋楼。
每个中队共4个区队,每区队3个班,每班12个人,共144人。
进入宿舍大门左拐南侧是1区队的1一3班,每班上下床6个床,宿舍中间是床头柜兼课桌,放衣物和自习两用。
北侧是2区队4一6班。二层相对应的分别是3、4区队。
刘武发现军校与地方院校的学员,在学习、生活和作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上半天,早操、早饭、上课、下课、午餐;下半天,上课、下课、晚餐等出入均须列队。
用餐各系自有自己的食堂。
某日下午,刘武他们二中队上完下午课后列队去食堂用餐。
四列纵队按序进入,到大厅后,由于人多点少。
一百多人仅有两个取食点,包子放在大铁盆里,置于餐厅地上。
同学们蜂拥而上低头去拿食物,不经意间,堆满包子的盆里飞来了一顶军帽。
“哦,谁的帽子”?人群中一个同学惊讶道。
这时,人群中一个黑点在晃动,那不是张原同学的头么。
帽子肯定是他的没错。
大家的一阵哄笑。
军帽因沾满了油腻被晾在了餐厅的窗沿上。
同学们当日的食欲也因此大打折扣。
据说,那天食堂包子的数量比往常少上了许多。
“帽子哥”的绰号,也从此迅速在全队传开。
刘武的教导员郭前行,他是一个非常严肃不苟言笑对学员要求非常严格的政工干部,也是…前的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文化底蕴很深厚。
在刘武他们班的大教室黑板上,经常有人在黑板上面写打油诗,而忘计擦掉。
在周日中队点名时,郭教导员就给他们讲,黑板是老师们授课传播知识的地方,绝不允许胡搞!
为此,他还给学员们讲了一个典故……
(本章完)
(https://www.dingdian555.cc/html/3660/3660772/11110639.html)
www.dingdian555.cc。m.dingdian5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