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敌军,他们手中缺乏能够与夏军重型武器相抗衡的装备。
更没有有效的反坦克手段来应对这铺天盖地的攻势。
在夏军那如潮水般的猛烈攻势之下,敌军的战壕与工事仿佛纸糊的一般,迅速被一一攻陷。
尽管敌军士兵也展现出了不俗的顽强,他们在阵地上拼死抵抗……
但是,在夏军那强大到令人窒息的火力面前,终究还是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挽回败局。
敌军指挥官,在大兵团作战方面的经验显然不足。
面对夏军的凌厉攻势,敌军将领无法有效地指挥部队进行有力的反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阵地被一点点蚕食。
在凉山战役中,敌军守城部队就遭遇了夏军大兵团的围攻。
面对夏军多路迂回和强大火力的进攻,敌军守城部队很快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
敌军的指挥官们完全没有有效对抗夏军大兵团的方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部队逐一被歼灭。
敌军的这一大弱点,其实在抗F战争时期就已显露。
当年,时任敌军的总司令和军事顾问是来自夏国的陈首长。
他曾对“白眼狼”的作战能力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在担任军事顾问的期间,陈首长多次参与“白眼狼”军的作战会议。
他注意到“白眼狼”高层的军事思维相当僵化,只关注游击战,而对大军团作战了解甚少。
陈首长曾直言指出:“你们现在进行的还是游击战,而非正规战。游击战无法打赢正规战,更无法胜利于现代化战争。”
陈首长对“白眼狼”的军事训练表示了批评。
他指出,尽管“白眼狼”兵力庞大,但在系统性军事训练方面显得不足,尤其是在大规模部队作战的训练上更是欠缺。
陈首长曾建议“白眼狼”应增强这一领域的训练,但此建议未能引起“白眼狼”高层的重视。
不过,也幸亏当年“白眼狼”高层们的短视,否则这一仗还真不好说了……
当然,敌军将领不仅在指挥大兵团作战时显得力不从心,其军事规模和战略想象力也同样捉襟见肘。
长久以来,敌军的发展几乎完全仰仗S老大的军事援助。
然而,S老大所提供的援助,大多局限于普通轻武器范畴。
诸如AK47突击步枪、RPG火箭筒等武器,而在重型武器的支援上则显得颇为吝啬。
这样的武器装备配置,无疑极大地束缚了敌军在现代战场上的作战能力。
敌军将领们长期习惯于依赖轻型武器进行游击作战,对于现代化立体战争的复杂多变缺乏足够的认知与深刻理解。
正因如此,他们在与夏军的正面激烈交锋中才一败涂地。
当夏军以空地立体攻势发起猛烈冲击时,敌军显得手足无措,完全无法有效应对,只能任由败局一步步逼近。
…………
夏军从“白眼狼”境内撤退,撤退前夕做了三件事,让“白眼狼”欲哭无泪。
此次战争夏军是正义的、合理的,因此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在刘之野的指挥下夏军横扫“白眼狼”北部地区。
深入“白眼狼”境内40多公里,摧毁了“白眼狼”北部地区的军事武装,兵锋直指“白眼狼”内河。
战争是需要达成战略目的的,夏军的战略目的并不是占领“白眼狼”,而是自卫、反击。
夏国对占领内河并不感兴趣。
虽然,刘之野很想领军攻占敌国首都。
他是来自后世的,知道“白眼狼”还贼心不死。
刘之野不甘心就这么放过轻易“白眼狼”,但是军令如山又不得违背。
所以,刘之野为了严惩“白眼狼”,避免白眼狼再次反击。
另外为了达成夏军的战略目的,撤退前夕令夏军在“白眼狼”境内做了三件事。
其一是收回曾经援助的物资。
在军事上,夏国曾经对“白眼狼”援助过213.8万支(枪械)、7万多门火炮、12.4亿发子弹、1807万发炮弹。
在生活上,夏国还曾援助过大量的石油、米面、自行车、医药……等物资。
在经济上,夏国提供了十几亿的无息贷款,同时还有大量的无偿经济援助。
在撤退时,夏军把所有的援助物资全部收回。
后来还因为缺少最急需的米面、医药……
这就导致“白眼狼”底层对他们的政府极大不满,严重影响到了“白眼狼”境内的治安。
而且大量军事物资、战略物资被收走,让敌军又徒增一大笔军费开支,国民经济建设严重迟缓。
其二,就是清除“白眼狼”的工业基石。
当年在M国大军压境,即将进驻白眼狼的前夜,夏军展现出了坚定的立场。
他们严令M军不得越过北纬17度线,这一铁律般的界限使得M军始终未能踏入那片土地。
得益于“白眼狼”北部地区的相对安宁,该国的众多工业设施与基建项目纷纷在此落地生根。
北部几乎成了“白眼狼”工业与建设的核心地带。
刘之野将其彻底……
其三、那就是设置雷区:为了防止“白眼狼”的军队追击夏军,夏军在“白眼狼”北部地区、边境地区设置了大量的雷区。
后来《环球时报》的记者报道在70-90年代,两国边境至少埋下了130多万地雷,48万各类爆炸物,161个雷场、面积289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