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站的粮食也是有数的,计划内的自然不能动,但还有计划外的呀,这是粮站可以灵活运作的。
以棒子面来说,粮站内就有加工车间,玉米棒子在粉碎碾磨加工过程中有个浮动的指标,多出来的部分就属于计划外的,更别说陈粮与新粮之间的差别了,内部人员都懂的。
但账还是必须做的,于是按规定开收据签字,手续完成后三人就告辞了。
有组织依靠就是好,跟着街道办不到一个小时就把准备工作做好了。
接下来还得跟着街道办去给贫困户送温暖,帮扶工作正式开始,这时就得看林干事了,依着名单顺序进行,林干事领着两人到了第一个贫困户所在的院子。
南锣鼓巷全长将近一公里,两侧大小院子上百,居住人口有四千多。
“这是七号院子,是个一进的小院,从它旁边过道进去,里头就是八号院子,刘大爷就在八号院。”
“刘大爷儿子因公伤残,儿媳跑了,三个孙子孙女都还不到十岁,没人顶岗,厂里每月给十五块的补助,街道办也给刘大爷安排了粘纸盒的工作。”
林干事边走边给两人介绍着,五口人每月才十五块钱,扣去买口粮的钱就所剩无几了,确实困难啊。
再加上五口人挤在两小间房里,简陋拥挤的居住条件是这一片大部分住户的现状。
刘大爷接过东西后千恩万谢,还让三个孙子给王主任和王向东磕头,两人自然连忙拦住了。
左邻右舍都对街道办的善举竖起大拇指称赞,当然也有眼红人家平白得了面和肉的,却也只能在心下嫉妒,可不敢说出口,人家可是贫困户啊。
之后的几家贫困户也都是老弱病残的情况,王向东也是知道这是在四九城,在政府统筹、街道办协调、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共同照顾下,那些贫困户都还能生存下去,若是在乡下就难说了。
一路过来到了五十六号院时,王向东发现这里就是昨晚那个有地下暗室的院子。
这家贫困户还是在后院的西厢房,离埋箱子的后罩房只有几米的距离,看来以后这家得常来。
这家现在只有老两口,老头姓顾,都是六十多岁了,没工作也就没收入,女儿嫁到南方,儿子一家也分到南方工作,生活都很拮据,每月能寄来五块或十块也是紧缩出来的。
感谢书友20200921101716115的月票,感谢公孙真弘、远去的风帆、hebeiscute的推荐票,感谢书友们的收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