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伏羲女娲的概况

为了更精确地记录时间,他制定了勾股弦周天历度为三百六十度,并将每月定为三十六日,每年定为十月,总计三百六十日。这样的历法既符合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又方便于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

此外,他还以大风雨表测量八方之风力强弱,从而定下了八极与四时(即四季)以及八节。每个季节分为九十日,每个节气为四十五日,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清晰地掌握气候变化,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在他的研究中,还发现了日表八索这一神奇的现象。通过精确地测量日影长度,他能够判断出一天中的具体时刻,甚至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这一发现为他后续的天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深知这些研究成果对于部落的重要性,因此将其传授给族人,并设立了柱下史这一职位来专门负责管理历法和天象。为后世史官制度奠定了基础。

在行政方面,他建立了名为“龙纪”的行政体系,以龙来命名各级官位,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他任命了各氏族的首领担任不同的官职,形成了分权而治的局面。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部落间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然而,伏羲氏的统治并非一帆风顺。在罗奉六年,凤州发生了严重的大洪水。伏羲和女娲组织族人乘葫芦舟逃亡到了秦岭的太白山下。这场洪水给他们的部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也让他们更加团结和坚强。在太白族人的帮助下,他们重建了家园,继续着文明进程。

后来,伏羲和女娲带领部分族人迁居于中原的王屋山,开辟了新的领地。伏羲深知女娲的才能和智慧,于是封她于汝阳,统领中州。在伏羲的晚年,将帝位传给了女娲,她成为了女皇,继续率领着大家走向未来。

女娲即位后,对执政的一些官员进行了部分调整。她封赏了有功之臣,任命了新的官员,使得政权更加稳固。她还命令共工氏等部落首领负责各种政务,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然而,共工氏因处于太行地区且已繁衍壮大,竟以女娲威望不足以能号令天下而不肯听命于女娲,欲自立为帝。女娲怒而命火正祝融氏讨伐共工氏。这是中国远古史上最早的一次大规模群体战争。最终,共工氏失败率部族西奔。传说是共工羞愤有加寻死时把不周山给撞断裂了。共工率部西迁真可谓穷途末路。

伏羲和女娲共同开创华夏文明的辉煌,因此,也被人们视作华夏人民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