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太子莫慌,都在掌握之中

“殿下不用焦急,当日我向殿下提出东宫书府一事,就已经料想到会有今日。”

李卓既然向太子献策,心中当然有万分准备,他预备了两种方案。

第一种,此策因为门阀党人的阻挠通不过。

第二种,就是现在这样,门阀党不想冒天下之大不违通过。

见李卓如此镇定,赵泓霖也莫名的感觉心安,一屁股坐下,脑袋往李卓这前倾了一些。

“先生,快请告诉孤您的妙策。”

李卓再次打开折扇,侃侃而谈。

“殿下,门阀世家相助吴王建立书府,若是利用好了,对殿下而言还是一件好事。

毕竟您才是太子,是当下大庆正统,而且又是提出东宫学府一事的第一人,这点无法改变。

一旦他们也开始建立书府,殿下当立即告知天下,写一片文章来表扬他们这一举动,其中内容必须要让天下人都明白。

这些门阀世家之所以举办书府,不是良心发现,而是受了太子您的启发,总而言之殿下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其二,这些人即便建立书府,将功劳归拢于吴王,也绝不会用吴王书府这样的名号,朝廷也不会允许。

否则就是明着告诉天下人,皇子之间明争暗斗,这对社稷不利。

且在下料定,这些术府建立后,世家之人必会趁此机会,给那些寒门学子洗脑,借此来拉拢他们的心。

这个时候,殿下便可利用太子身份的优势,派遣自己的人进驻这些学府,美其名曰督促他们确实将藏书给文人们看了。

从而对他们做到监视,同时东宫学府设置“评文”机制,也就是说这些人来东宫学府看书抄书后。

有机会将自己的诗词文章送给大儒,甚至太子亲自观看,我想没有几个文人能受得住这样的诱惑。

与太子而言,这是重视文教,避免人才被埋没的一种善举。

如此一来,但凡是真正有才学,不甘沦为世家门阀附庸者,必会将目标放在东宫学府的评文机制上。

此举不仅可以为殿下招揽真正的人才,更是可以让殿下的名声大涨,无论他们的学府做的再出色也没什么用。

相反,他们做的越大,帮助的人越多,只会有越多的人,感激殿下开创东宫学府的恩情。”

李卓说完后,见赵泓霖满脸震惊,陷入了呆滞中,笑了笑,端起酒杯浅浅喝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