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半后。
山下村,不,现在改名为临仙村的村子尾边多了一处青墙黛瓦的幽静私塾。
私塾正门上挂着四字匾额:一间私塾。
此时正是巳时六刻(上午10:30左右),
虞烛正在私塾门口和村长张正业交谈。
张正业神神秘秘得把他边上的孩子往虞烛身边一推,
“虞夫子,这孩子我路上捡来的!
这么早上路,往浮台山赶,指定身上有仙缘呐!
我看他晕倒在路边,给他吃了一顿饭,就把他带回来了!
现在交给你啦!以后又是我们临仙村出去的仙材!”
这小老头可不像村子其他那夜没上山寻过绿娘的村民,
可能以为浮云山只是重名,毕竟天下之大,总不能只有他们这的山能叫这个名吧?
但上山过的人可不这么想,
想到那夜恍如见仙的事迹,内心早已对此山就是仙山的事确信不疑,
却也不敢声张,直到陆续有灵根的人找上山来。
张正业这才喜怒形于色地连夜将叫了几百年的村子名都给改了,改叫临仙村。
虞烛将还穿着一身乞丐服的小孩收下,
看着小孩还一副一有不对劲随时都能跑路的模样,无奈地对村长说,
“村长,这是今年第四个了,私塾内的老师可就我一个啊!”
“我不就送了四个嘛!”
张正业老脸一红,赧然道,
“有仙缘的娃娃多难找啊!其他有仙缘的人都被有势力的城里人接走了,
或者自己有钱,到浮台山山脚搭屋子去了,哪会到我们这个破村子里来。”
你可别老脸一红了,你也不看看你找的这四个是个啥吧?!
虞烛也难得在心里吐槽了一下张正业这祖坟冒青烟的运气,
先不说已经在私塾里面上课的三人,就现在门口站着的这个小孩,
是上辈和神爱在朝堂谱写了“圣君贤相”的心腹爪牙,曾是神爱的股肱之臣。
虽然现在只是一个瞧着虞烛和张正业真的没有坏心眼而悄悄放松下来的可怜小孩。
“村长,那我先带这孩子进去了。”
“好好!我下回寻见了还送啊!”
*
乞丐自以为隐蔽地观察着旁边面容平凡,以笔簪发的虞夫子,
夫子的气质好像他路上见过的一个大部分为白色,翅膀和尾部羽毛为黑色的美丽鸟类。
在城里乞讨为生的小乞丐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鸟,饿着肚子追了好久,
直到看不见了,才停下步伐。
小孩的视线并未被虞烛放在心上,在带小孩去学舍前,
虞烛先带这孩子去了学舍后面的一间小院。
“这间小院,现在就住了一个人,加上你就是两个了。
对面那间屋子住的也是学生,和你一样,
也是老村长捡回来的孩子,叫单灵。
现在平日里会在私塾帮忙或者闲暇时去村里给村民干活赚点日用,你日后可以和她一起,”
说着,虞烛推开门,将他领了进去,
“这间屋子给你住了,我去给你拿套私塾的衣服换上,
从今往后你便是我的学生了,同其他学生一样唤我一声虞夫子便可。”
虞烛走出去,身后传来一道弱弱的声音,
“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