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冲着这自然风景和人文环境,如果在此定居,吴爽觉得自己可以克服听不懂当地方言这一缺陷。
陈书砚的家在海宁城内一个小巧的院落里,离商业区不远,生活很方便,但是却很安静,并不嘈杂,虽然已是盛夏,这里却也并没有很炎热烦闷的感觉。
他们到的时候,信伯已在门外等着,陈书砚更是早早的下了马,亲昵的扑到信博怀里,像一个小孩子一样撒娇。信伯含笑揉了揉他的头,又慈爱的对吴爽说:“是柳红吧?快进来坐。”
落座之后,陈书砚忙着倒茶水,信伯则慈爱的说:“书砚在信中跟我说过多次了,柳红是个好姑娘,果然是个好孩子,比他说的还要好。”
信伯看着年龄不小了,头发已经花白,眼神非常慈祥,看陈书砚时,完全跟看儿子一样。吴爽恭恭敬敬的奉上早已准备好的礼物,信伯非常开心的接过了,吴爽还看到他爱不释手的摸了两下。
这个家和陈书砚说的一样,只有这父子二人,人口真的是极为简单。
这次为了给他俩接风,信伯还特意请了平时跟自己关系好的街坊,帮自己做了不擅长的面点,更是跑到商业街那儿买了一堆零嘴、甜点回来。陈书砚并不是很爱吃零食,吴爽猜测这些零食都是为自己准备的,心里不禁暖洋洋的。
吃完饭后,信伯还颤巍巍的拿出了一个精致的小木盒,说这是书砚的母亲留下的,请他转交给自己将来的儿媳。
吴爽红着脸接过了,心里暗暗的想:自己将来一定认真经营这个小家庭,好好孝敬信伯,让老人的晚年不那么孤独。吴爽看得出来,信伯很孤独,看两人的眼光充满了慈爱,也充满了期盼。
吴爽记得还珠格格最后的结局,小燕子和五阿哥、晴儿和萧剑两对,最终远离京城,去了大理,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却并没有提到柳青、柳红和金锁这些人的最终归宿。吴爽觉得自己可以自由发挥,将来和柳青一起回山东老家也好,一起来海宁定居也行,或者继续留在北京也可以。不过这一切的前提都是打好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才能决定上层建筑嘛。
信伯早就已经为吴爽准备好了干干净净的房间,床上铺着新的被褥,这一切都显示了老人对这位未过门儿媳的重视。
吴爽躺在还带着阳光味道的被褥上,很快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