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一种特殊的墨,略带油性,遇水不化。”
柳喜喜靠着记忆,只想到这两种特性。她这一说,令闻夏犯了难,墨如何能遇水不化?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闻夏想了想,依旧应承了下来,“王爷,此墨从未见过,需要些时间。”
柳喜喜道,“不着急,若难寻得,就找些制墨的能人,合力研究,总能制出。”
闻夏应喏,柳喜喜又拿出一叠纸,一一展开道,“这是我和姜谙合力为书院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学生的,老师的,山长的,这些需由你与山长再行商议,到时重新抄录装裱起来,挂在各处。这些是勉力学习的口号,也抄录一份装裱后挂在教室里,增添点学习氛围吧。”
闻夏拿过细细一看,与她们上学时规则完全不同,更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提倡互助互爱,甚至加入到了考核之中。
柳喜喜又道,“我将工农学分班定名,也不知道是否合适。”
闻夏道,“我瞧着甚是合适。如今书院刚起步,许多东西都待填补,我们不似官学,孩子也略有不同,不必事事依照官学的规矩来,还是王爷的考虑周到些,前半个月统一学习,除火班五人由黄老师傅亲自挑选外,其他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分入余下四个班中,倒是极好,可以发挥大家的长处。”
看到最后,有几张图案,还有两份衣裳的花样,闻夏问道,“王爷,这些是做什么用的?”
柳喜喜笑道,“这是校服。”
春夏秋冬四人不解,柳喜喜吩咐家奴将桌子都收拾了,从闻夏手中接过图纸,一一摆开在桌上,解释道,“这些是我一早就画好了的,只是咱们没有这规矩,就一直未拿出来,今日见有些学生衣衫褴褛,我便寻思着安排一下也无妨。统一学生的衣着,一来可以保护贫困学生的羞怯之心,二来也能避免在书院里形成攀比的不良风气。这五张图纸是根据班名所设计的标识,木乃曲直,火乃温热,土乃生化,金乃敛聚,水乃浸润,分别对应木工、陶瓷、农耕、乐工、染织。这件事就交给化雪去办吧。”
柳喜喜将图纸全数交到化雪手中,“你明日先给学生们量好身高,然后去裁缝铺定制衣裳。待学生们分好班后,再安排将标识绣在左胸前,每人两套,此乃夏装。”
化雪见王爷依然信任自己,安排任务,高兴地应承道,“没问题。”
柳喜喜有心难为她一下,笑道,“可没那么简单。”
化雪心里顿时“咯噔”一下,有些发虚,“王爷,还有什么其他吩咐吗?”
柳喜喜道,“明日你带上祝长乐一同去书院。”
“啊?”化雪惊愕道,“王爷,你让我带着祝长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