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眼前的场景,唐仁嘴角微微上扬,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总归是可爱的。
随即笑了笑,缓缓地向外走去。
画舫的小娘子们见唐仁要离开,顿时急了:“小郎君,可否上船一聚。”
“小郎君,奴家有些文章想与小郎君探讨一番,请小郎君移步。”
有画舫主人快步走到船头,高声呼喊:“小郎君且慢,吾不收取银两,可否上船一游?”
“小郎君……”
唐仁回过头,将唐刀抛到了肩膀上。就在众人以为唐仁会上画舫之时,唐仁深深的看了眼几座画舫上小娘子挥舞丝巾的模样,好像要把这幅画面印在记忆里,随后扭头便走。
我也见识到了这个时代的风景不是吗,唐仁心里快活,嘴角微微上扬,性情勃发,哈哈大笑:“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妙哉,快哉!哈哈哈哈!”
这……又是一句精品诗?
唐朝多借诗歌抒发心中情绪,这点倒是跟前世的唐朝别无二致,所以,诗歌很容易跟这个时代的人产生共鸣,很多人都借诗歌扬名,希望能入京登顶。
读书人们不敢相信的看着唐仁的背影,这人怎么可能是个小吏,他怎会是个小吏,这……虽然不太想承认,但此人的才学明显在大多数人之上。
就在这时,柳舒安突然高声开口道:“尚未请教,小郎君尊名?”
背对着众人摆了摆手:“相逢何必曾相识,人生过客而已,只希望诸君能从今日的文章中有一丝感悟,走了,江湖再见。”
柳舒安微微一愣:“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何等洒脱的心境,随即郑重的行礼:“吾受教了。”
读书人们紧随其后:“吾等受教了。”
只有孙兴,不知道什么时候,灰溜溜的离开了这里。
看着唐仁洒脱的背影,读书人心神激荡:“此人真乃我辈楷模。”
见过唐仁风姿的春意坊小娘子们,都把唐仁幻想成了心中良人。
王之石猛然睁开了双眼,语气坚定:“查,查他在敬夜司何处任职。”
“是。”
王之石双手扶在楼阁的栏杆上,看着唐仁渐渐消失的身影,眼神深邃:“此子绝非池中之物,如果现在将他收入麾下,日后绝对是一大助力。”
“蔡主簿,文章写好了么?”
蔡言摸了摸头上的细汗:“还好这副身躯还算得用。”
说着,将写好的文章交到了王之石的手里。
王之石看着眼前的文章,微微一笑:“呵呵,虽然和主流文章略有不同,但也别有一番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