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浦按针脸上闪过一丝恍然,旋即又皱起了眉:
“那你为何不猜测,我是耶扬子呢?”
“耶扬子是个木匠,他身上没有您那种独属于领航员的气质。”
李国助说到这里,狡黠地笑了笑。
三浦按针挑了挑眉,笑道:
“这是一种感性的回答,有没有理性一些的答案?”
“耶扬子是荷兰人。”
李国助扫了眼另一个白人,
“而您身旁的那位先生说的是英语。”
“作为英格兰人,当然是您更有理由来为英国使臣做通译。”
三浦按针眼中一亮,上身陡然一挺,差点没从榻榻米上弹起来。
“哦!你知道英语?还知道英格兰?”
不怪他如此激动。
在当时的东亚海域活动的欧洲人,主要是葡萄牙、西班牙与荷兰人。
与他们相比,英国人在东亚海域几乎没什么存在感。
所以东亚人听过英语的可能性也很小,更遑论还是一个幼童。
“我父亲的商船也有走印度洋航线的……”
李国助只说了一半,却已经足够了。
毕竟当时英国的影响力就在印度洋。
三浦按针眼中泛着异样的神采,认真打量李国助片刻,转对李旦道:
“李先生,令郎今年几岁了?”
“刚满5岁。”李旦答道。
三浦按针震惊地道:
“李先生,我在令郎身上看到了远超同龄人的智慧,他可真是一个神童啊!”
“哪里,哪里,按针大人过奖了。”
李旦谦虚地笑了笑,看向李国助的眼神里却透着疑惑,
“国助,你到底想干什么?”
李国助道:“父亲,我想请按针大人做我的老师,我想跟他学习西式海船的建造技术。”
李旦一怔,突然板起脸道:
“胡闹!简直荒唐!”
“上次死磨硬缠着为父给你请个郎中做教书先生也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