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包裹回了家,打开一看,发现里面除了稿费和那两份登了《招娣》的报纸之外,竟然还有好几十封信!
稿费足足有二百块钱,黎夏还以为要等她下一次收到稿费,才能按照新稿费计算,没想到第一次的也按照千字十块算了。
乔苒在信里写道,这些信都是读者寄给黎夏的,他们不知道黎夏的真实地址,所以就都寄给他们报社去了,乔苒也不知道黎夏要不要看这些读者的信,于是先寄过来再说,要是黎夏以后不想收这些信,她下次就不寄了。
黎夏当然是想看这些读者的信件的,尤其是看到信里面,写了那么多关于看了《招娣》这个故事的感悟,令她感动不已。
这些信有女读者寄的,也有男读者寄的。
有一封信里一个女孩子写到,她也是家中的招娣,她上面有一个姐姐,她是家里的老二,妈妈在五年前如愿生了个弟弟,一家人的心思都放在了弟弟的身上。
大姐嫁人了,妈妈生了弟弟的时候想让她辍学,在家里照顾弟弟。她不愿意,买了一瓶农药拿回家,告诉家里人,谁要是不让她读书,她马上就喝下这瓶农药。家里人害怕了,这才不逼着她辍学。
如今她已经是一名高一的学生了,虽然现在没办法高考了,但是她会努力让自己评选上工农兵大学。
下一封信是男读者寄来的,他在信里表示了对招娣的心疼,并且认为这种重男轻女的思想很恶劣,主席都说过妇女能顶半边天,一个人的价值不应该被性别所左右。他说将来他结了婚,他就想生个女儿,女儿是爸妈的小棉袄。
还有很多很多……
黎夏都一一看了,越看脸上的笑容越明媚。
从这些信里可以看出,她的文章是很有用的,她也更加理解了当初鲁迅先生为何会弃医从文,有些时候笔杆子更能解救一个人,从思想上开始解救。
顾卫城回来的时候,便看到黎夏坐在窗前看信。
他走过去问道:“谁寄过来的?怎么这么多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