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苗期,树还没长成,中间至少会有两三条垄的空地,先期可以种植苞米。

一部分用来支付那些要粮食的村民,另一部分,交公粮统购这些。

过了五年,粮食不再紧缺,没有粮票也能买到粮食,这些树也长成了,也就不用在里面种苞米了。

不过,保证树的肥力前提下,还可以种一些,大豆,棉花,这样低矮的庄稼,不影响树的通风和光照。

这些苏曼都已经打算好了,给出的承包条件,也很合理,这对她和村里人,可以说是双赢。

村里人去苏家了解了一遍,心里也都更是踏实。

不过,毕竟是土地,农民对土地的执着,想着以后这些地自己种不了了,心里跟兔子掉了崽似得,没着落。

开始登记时,还是有些裹足不前。

看范二婶家第一个登记按手印,赵志河家第二个也按了手印。

一咬牙,也把手印按了,几天时间,百分九十多都登了记按了手印。

剩下的,一部分是想吃还怕烫,犹豫不决的。

还有想坐地起价的。

自家的地就在正中间,自家不承包,那一大块地它就连不起来。

你想承包,想成事,那必须再给我些补偿。

还有一种,就是单纯的坏,不想成全苏家,比如,王老蔫家。

今天王萍歇班,到了晌午她用热水泡了几块钙奶饼干,一人一碗,让王老蔫和王老大填肚子。

坐在王老蔫的褥子旁喂他吃东西,边商量,“爸,咱家的地承包不?

要是就剩咱们一家,左右地里都种上树,挡阴不说,等年头多了,那树根子还抢养分。”

王老蔫眯缝着眼,里面精光闪过,“哼!想承包老王家的地,没有五十块钱一亩,她别想!

怕啥,到时候,你和你女婿去地里看着,一边要留出来三米的树荫,否则,她那树苗种上就给她拔了!

这个,咱们占着理儿呢!”

王萍呼吸一滞,她有些不愿意,这就是与苏曼对上,她心里挺发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