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过了高速,行驶八九个小时,停在一个偏远镇子边。
这里民风朴素,地面大多用青石板铺路,房屋江南风景,没有高楼大厦,每家每户平房,砖瓦顶头。
消息闭塞,人们几乎不用手机,采用最原始的货币。穿着少数民族的奇异服饰,帽檐丁零当啷的声音听起来很是舒心,好似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虞商商下车后,等姜砚迟找地方停车。
镇子滞后,青年都外出务工去了,镇子上的人平均年龄超过四十岁。
三两中年女人围一个堆闲论家常,也有大爷围在一块下象棋,不时传来叫好声。
虞商商仰头呼吸新鲜空气,心情也跟着好起来,眼神被路边一个卖糖葫芦的摊贩吸引。
老爷爷手里举着一根粗长木棍,木棍上面缝合稻草,插着许多颜色艳丽的冰糖葫芦。
虞商商嘴馋,不禁走过去说道:“老爷爷,要两个糖葫芦。”
爷爷笑道:“好嘞,两块一个,三块两个。”
京城的糖葫芦一个十块,小镇物价确实便宜。
虞商商掏出手机要付钱,左右找不到付款的二维码,疑惑地扬起手机:“在哪付款?”
老爷爷笑呵呵说:“老头子没有手机,捣鼓不懂手机上的付款,只收现金。”
说着,扒开腰间的包给她展示里面收的钱。
大额居少,红色的钞票只有一张,基本上都是一两块的,甚至有不常见的五毛纸票,以及零零碎碎的钢镚。
虞商商没有现金,讪讪收回要拿糖葫芦的手。
现在的年轻人手底下基本没有钞票,都是手机付款,她也没有带现金出门的习惯。
本来是要走的,身边横过来一只手,递上一张十块钱的现金,清凉声色如初冬冰湖:“替她付。”
老爷爷瞬时眉开眼笑:“好嘞。”
找到一张五块和两个钢镚递还。
虞商商拿了两个看起来色泽艳丽的糖葫芦,对适时出现给她付钱的姜砚迟象征性隔空吧唧嘴亲了一下,嗓音甜腻:“宝宝好厉害,什么都有。”
姜砚迟扯扯嘴角,将老爷爷换回来的多余钱放到黑色钱包里,里面还有一摞红色钞票,以及零零碎碎的散钱。
钱很新,像刚从银行提出来。
他合上钱包,放到虞商商大衣兜里,揽着她的肩膀避开几个嬉笑孩童玩乐撞过来的孩童,平静地说:“镇子上很多人不用手机,现金流通无阻,来的多了就知道拿钱。”
“哦,你也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