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琼召集起村里劳动力,和杨县令带来的人一起,亲自到地里收玉米。
到了地里,两米多高的玉米秆就够让他们震撼了,再看着自己亲手掰下来的足有半斤重的玉米棒,那群来看热闹的里正已经震惊的说不出话。
春琼让人拿着称等在一边,地里背出来的玉米,当场过称后再送回庄子。待这移栽的四亩收完,春琼的统计数据也已出来,这个数据,连她自己都有点意外。
牛头村村民和各村里正紧紧围着春琼,紧张地等待着她算出结果。
就连杨县令也有点紧张,深吸一口气,催促春琼,“闺女,快告诉我们,有多少斤?”
“一共三千一百斤。”春琼在众人万分期待的目光中缓缓报出一个数字。
“多少?”有村民问,嗓子有点破音。
“三千一百斤。”春琼又大声重复一遍。
这下所有人都听清楚了,众人一下炸了锅。春琼趁机将杨县令拉到一旁,将记录的小本本递给他,示意他说话。
杨县令看着小本本上核算的纯玉米亩产,万千思绪,最终都归于激动。
“各位乡亲!”他往地垄上上了一步,站在稍高处喊了一嗓子,待众人安静下来,“各位乡亲,这是我闺女用新的种植方法试种出来的玉米,四亩地,三千一百斤,亩产七百八十斤。当然,这是含玉米芯的重量的,大家都是种地好手,也都知道一个玉米棒,芯和玉米的比例。这么 算下来,玉米亩产净重至少应该在五百五十斤以上。”
“五百五十斤?这也太高了,往年我们种的亩产能到两百斤就谢天谢地了!”有人激动地眼睛都红了。
五百五十斤每亩,按照如今十五税一的标准,每亩地交完税后还剩五百一十斤,按照每人每天吃两斤粮食算,每人种两亩地,就可以不用再饿肚子了。
“杨姑娘,这种新种植方法是什么?怎么能种出如此高产的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