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笼罩着紫禁城,华灯初上,月色如水般洒落在宫殿的琉璃瓦上。康熙处理完一天的政务,信步前往永和宫。一路上,宫灯摇曳,侍卫们整齐地跟在身后,脚步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康熙踏入永和宫时,德妃正坐在榻上,借着烛光翻阅着一本佛经。听见外面大喊:“万岁爷驾到。”
德妃连忙起身,盈盈下拜:“臣妾恭迎万岁爷圣驾。”
康熙微微抬手,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起来吧,不必多礼。想着来你这儿坐坐,和你说说话。”
德妃起身,亲自为康熙奉上一杯热茶,茶香袅袅升腾,弥漫在屋内。“万岁爷日理万机,可得注意自己身子。” 德妃笑着说道,眼神中满是温柔与关切。
“是啊,自从若曦出嫁后,也没个知心的人提醒朕了。”康熙轻轻抿了一口茶,放下茶杯,缓缓说道:“弘历那小娃娃,长得真是可爱极了,粉雕玉琢的。” 说起弘历,康熙的脸上不禁露出了笑容,眼中满是慈爱。
德妃也跟着笑了起来:“那可是万岁爷的孙儿,自然是极好的。”
康熙微微点头,目光望向远方,似乎陷入了回忆:“说来也怪,朕看着那孩子,不知为何,竟觉得有些像小时候的胤礽。” 提到胤礽,康熙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迷茫,也有一丝无奈。
德妃微微一怔,随即说道:“都是万岁爷的后代,血脉相连,自然都有几分相似。”
康熙轻轻叹了口气:“是啊,都是朕的孩子,朕对他们,哪一个不是寄予厚望。” 他转头看向德妃:“你最近身子可好?”
德妃微微欠身:“多谢万岁爷挂念,臣妾一切安好。”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家常,气氛十分融洽。
康熙沉思片刻后说道:“朕思量着,想把胤禵召回京。他自请边疆历练了这些年,是时候回京了。”
德妃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连忙说道:“真的吗?万岁爷,那可真是太好了。胤禵这孩子,一直都很孝顺,若能回京,定能为万岁爷分忧。”
康熙轻轻点头:“朕自然知道他的能力。这些年,他在边疆治军有方,屡立战功,朕都看在眼里。只是边疆之地,条件艰苦,朕也心疼他。”
德妃眼中泛起泪花:“万岁爷如此疼爱胤禵,是他的福气。”
“等胤禵回京,朕自会安排好他。他是朕的儿子,朕不会亏待他的。”康熙看着德妃,安慰道:“你这两个儿子都是极好的,老四这些年不思争抢一门心思都在户部,他的能力确实非凡,推广的农业效果也十分可观。”
德妃连忙跪地谢恩:“臣妾代俩个孩子谢过万岁爷的厚爱。”
康熙将德妃扶起,说道:“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