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看热闹

管它呢。

反正现在过日子的人是自己,只要自己乐意,她可以啥都不管。

想清楚后,温暖瞬间没了心理压力,睡的很是踏实。

过后,她也很少去想多余的事。

眼看着气温一天天的回暖,温暖知道自己猫冬的日子在倒数了。

她得好好珍惜自己不干活的日子,免得日后上工,吃苦受累的人是没有时间去躲懒的。

七二年的春天,温暖已经十九岁了。

她这个年纪,在村里已经没有未婚的女孩子。

不过,知青点的女知青不少,比温暖年纪大的也有。

他们这些知青,除非是对未来没有指望的人,才会选择结婚生子,安定下来。

而大多数人,都不会着急结婚。

有回城的那根胡萝卜给钓着,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有人傻的将自己的一辈子绑定在村里的。

所以,温暖即便过了一年大了一岁,也依旧可以在知青点安安稳稳的住着。

今年提前上工的人,除了赶牛的徐文渊之外,还有那些在小学当老师的人。

教育事业,可不会因为猫冬而停止。

尤其是村里的小学就建在村里,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去上学,都不怎么费事。

至于冷什么的,也不怕,教室里有个炉子,取暖问题也解决了。

村里人闲着没事,也会跑到小学那里围观上课。

说起来,村里的扫盲班也一直没有坚持下去。

在建国后,村里倒是组织了几次扫盲班课程。

只是村里人年纪大的,思维都差不多已经固定,识字什么的,难度自然也大了些。

参加完扫盲班,也只是认识了自己的名字,会写几个简单的字就算好的。

而那些小孩子,因为扫盲班上的时间不固定,他们自己忘性也大。

这不,长时间的不巩固知识,之后也差不多都给忘记了。

人们都忙着种地多分点口粮,扫盲什么的,也就不是那么在意。

而现在农闲,村里人倒是有不少人往小学教师那里跑。

不管是去看热闹的,还是去学东西的,大队长他们都乐见其成。

不说村里人,就是知青也时有人会跑去观看。

当然,他们更多了一层理由。

去年分粮的时候,老师的工分不少大家也是看在眼里的。

再说,教师这个职业在大家眼里算是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