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朝野震动

“陛下不能走!”寇准近乎于在朝堂上当众吼了起来,“你这一进了内宫我们可就很难再见到你了,如此一来,大势去矣!值此国势危亡之际,还请陛下不要犹豫了,赶快下旨亲征吧!”

整个世界在这一刻似乎突然静止了,赵恒呆呆地望着寇准,然后又望着满堂的公卿大臣,大家也都在望着他,天下安危国之社稷此刻都系于他一身,大家都在等着他如何做决定。愣了半晌之后,这年已经是三十六岁的赵恒终于是向寇准妥协了——他点头同意亲征!

确定了御驾亲征之事后,在这一天的朝会里已经大出风头寇准随即就拿出了他昨晚想了一整夜的当下御敌之策:

一、有鉴于辽军的前锋现在已经深入到深州和祁州一带,而王超的大军此刻在定州,魏能、田敏等人又在保州,这导致定州以东的广阔区域现在没有重兵驻守,所以寇准建议应该让驻守大名府的天雄军分出一万兵力前往贝州御敌,这些兵马则分别由周莹、杜彦钧和孙全照三人统领。

二、令莫州的石普和阎承翰率军深入辽国境内进行反击,而且他们的动静要越大越好,从而能够对南下的辽军形成牵制。

三、如果辽军越过贝州继续南下,那就必须让定州大营分出三万兵力南下镇州,同时令山西方面雷有终所部的宋军东出土门关以补充定州大营的兵力。如果辽军阻断了定州和镇州之间的通道,那就令魏能和田敏等人率领所部精骑迅速南下定州与王超会合从而寻求与辽军主力进行决战。

寇准对辽军接下来可能会有的行动都做了周密的设想和安排,但这些都未必能够稳住河北的局势,最后他再次言明赵恒必须亲征的重要性:“如果陛下不亲征,辽军必然气焰更甚,如此河北的老百姓必遭涂炭。只要陛下你到了澶州就可就近指挥诸路大军,到时候对辽军或剿或困都由陛下圣裁。”

这一天的朝会结束之后,寇准是满意而归,赵恒对他的建议几乎全部照准,寇准也就此实现了他想要达成的全部目的。可是,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志得意满地回到中书省办公的时候,他的背后却有人正在疯狂地拆他的台。

不是每个读书人出身的公卿大臣都像他寇准那样生来就天不怕地不怕,而对读书人的那种诸如“手无缚鸡之力”以及“百无一用是书生”之类的嘲讽也并非就是空穴来风。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只有在危难关头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真正本性。古往今来,在铁与血的面前颤栗发抖的“君子和忠臣”比比皆是,而投敌卖国者更是数不胜数,赵恒的这些大臣们自然也是不能例外。

那么,在寇准背后拆台的人又都是谁呢?他们又干了什么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