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已经下定决心要到泰山去举行封禅大典的赵恒来说,此时尽管“天书”已下,但他距离封禅却还有几个台阶要迈。不过,这事可是急不得,况且这幕后还有总导演王钦若在掌控全局。
这年三月,山东兖州的一个名叫吕良的老者带着当地的一千两百八十余名百姓进入了开封城。这些人既不是来告御状也不是来讨生活的,他们是来请皇上到他们那里去封禅的,因为泰山就在兖州境内。对此故作惊讶的赵恒命曹利用传谕百姓:封禅大礼历代罕行,朕无德无功实在是不敢妄为。
吕良回禀:“天下如今是五谷丰登且四方安宁,这是上天赐福于我大宋,愿陛下不要辜负上天的厚爱赶紧去泰山答谢神灵吧!”
话虽如此,但赵恒还是不许,然后他给这些人赏赐了一些钱财和绢帛便让他们各自回乡。在这之后,兖州当地的官员们隆重登场了。在兖州知州大人邵华的建议下,兖州的官员联名上疏恳请赵恒前往泰山封禅,赵恒对此还是予以了“无情”地拒绝。
又过了几天,又是一个兖州人跳了出来,此人便是前来进京赶考的举人孔谓。在他的倡议下,四百多名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举人前往皇宫门外恳请赵恒前往泰山封禅。毫无疑问的是,赵恒还是对此予以了拒绝。
经过这么一闹腾,就算赵恒真的不想封禅,可这舆论已经造得是天下沸然。如此这般之下,只要王钦若在幕后稍微运作一番,然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全国各地恳请皇帝陛下封禅泰山的风潮必然是“群情汹汹”。有史为证,中国几千年来善于发动群众这项本领是每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所必备的拿手好戏,甚至可以说民众是这些人谋取政治资本和利益的最不可或缺的元素——从古至今,莫不如此。
下面的人在使劲,上面的人自然也得交相呼应才行,这一次就轮到了宋朝的宰辅大臣和各位京城里的各部和有司衙门里的高官了。
面对全国各地官员和百姓接二连三又接四连五地殷切请封,京城里的各位大佬们终于决定要顺应民心。这一天,在宰相王旦的率领下,宋朝的各位高官、禁军里的各位将校、从各地来京的官员以及身处开封的各番邦异族的使节,外加各位高僧、老道和一众雪鬓霜鬟的老者共计两万四千多人集体在宫门外向赵恒请愿并呈上恳请赵恒封禅泰山的请表。
这阵仗够大了吧?这牌面也够有气势了吧?那么,皇帝陛下你是不是应该顺应天意和民心下诏封禅了呢?不!赵恒还是拒绝!他的理由还是那一套:朕何德何能?封禅这种大礼岂是朕有资格可以去做的事?各位就不要再逼朕了!
于是乎,王旦带着这群人前后五次上表请封,但赵恒都“无情无义”地表示拒绝。如此一来,他不但“惹怒”了老百姓,而且连老天爷都被他给气得七窍冒烟:赵恒你这小子还真的是一个“昏君”啊!你怎么可以这么不懂得体恤百姓和臣子?看来非得我亲自出面把话给你说明白了才行!
于是乎,四月初一这天,天书再次降临,这一次天书所出现的地方是皇宫里的功德阁。一时间,大伙儿都知道神仙再又显灵了,而这所要传达的信息也非常的明显:上天又在给咱们的皇帝陛下写信了,这明显是老天爷不高兴了,他老人家这是在催促皇帝陛下赶快回信啊!
既然如此,那这信要怎么回呢?当然是焚香祭天了,那这个天又该怎么祭呢?当然是到距离老天爷最近的地方给他焚香烧纸并回信以答。那么,哪里才是距离老天爷最近的地方呢?当然是五岳之首的泰山之巅!
民意不可违,天意更不可违,面对双重“压力”,赵恒终于“被迫”在四月初四这天正式下诏:十月,封禅泰山!
此时距离封禅的时间还有半年,看上去时间很充足,但实则不然,因为这里面的准备工作堪称繁巨。赵恒先是找到掌管国家钱粮的三司使丁谓,问他朝廷是否有足够的经费来应付此次封禅所需的花消,丁谓的回答是:“臣大略地算了一下,咱们国库里的钱粮不但够用,而且还绰绰有余,陛下你放心地花吧!”
看起来赵恒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不过是到泰山去旅游一番而已,怎么就扯得上国库吃紧的事?实则不然!
赵恒的这次封禅其规模以及所需花费的钱粮和物资丝毫不亚于宋朝出动几十万大军远征幽燕,因为他这次封禅的规模和礼仪规格将是前无古人也后无来者(在他以后再没有人去泰山封禅),他将带领朝中的文武百官和数以十万计的将士出河南入山东,沿途这些人要吃喝要玩乐,要到点歇息,所过之地要为皇帝修建行宫,要为随行大臣和军士准备房子,沿途的道路要修缮,沿途的百姓要赏赐,通往泰山之巅的道路更是要修整,泰山从上至下更是要为此次封禅而大兴土木,上述之事所要征发的劳力更是要耗费巨额的钱财和粮食。综上所述,所谓封禅其实无异于一场超级战争。
小主,
说得难听和刺耳一点就是四个字——劳民伤财。当然,如果你要非要说宋朝现在有钱不怕花,而且宋朝的老百姓也是真心实意地热切期盼赵恒前去泰山封禅,那么自当另说。
在钱粮得到保障后,赵恒任命王旦为此次封禅的大总管——大礼使,王钦若为礼仪使,冯拯为仪仗使,陈尧叟为卤簿使,赵安仁为桥道顿递使,全体宰辅大臣先把自己的本职工作放在次要位置,优先准备封禅大礼。另外,赵恒命丁谓总领封禅的一切开支,曹利用和李神福负责沿途其他的各项事宜,各位翰林学士们负责制定封禅的各种礼仪和程序。这里面的王钦若和赵安仁即日起马上赶往兖州负责修建和布置封禅的各种道场以及大礼当天的各种前期准备工作。
为表体恤百姓,赵恒还下令沿途修建行宫不得侵占民田,沿途道路也不得取道于民田并指定御史负责纠察。总之,这封禅既要搞得热热闹闹却也不可扰民害民,更不可有损国之根本的农业。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这个封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所谓封禅并不是一件事,这个“封”是指祭天,得在山巅之上进行,这个“禅”则是指祭地,得在山下完成,这是两个流程。那么,什么情况下才能举行封禅大礼呢?
《史记·封禅书》记载:“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简而言之,天下太平和盛世降临意味着上天赐福,所以人间的君王就应该答谢上天,其方式就是在距离上天最近的地方筑台焚香以告,这意思就代表着人间的君王在向上天汇报自己在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借机感谢上天的赐福。
这封禅的条件看似简单但实则不易,何为天下太平?何为煌煌盛世?看看自先秦以来都去泰山封禅的帝王有哪些就能够知道这里面的难度了: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武则天除外,她封禅的是嵩山)。
始皇帝一统华夏,汉武帝内富于民外击匈奴,光武帝重整山河让四海再度一统,唐高宗接棒贞观之治开创永徽之治且让大唐帝国在他的手里版图面积达到了巅峰,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且大唐国富民强,这些人无疑都是具有封禅的条件和资格。
再来看看赵恒和此时的宋朝:要说国富,前面这几位都比不上他,经历了咸平之治,宋朝在这个时候已经超越前代所有王朝成为了最有钱的朝代。至于天下太平,跟辽国的战争已经结束且双方达成了和平誓约,党项那边也盟誓不再惹是生非,这些都是真真切切的天下太平之象。遗憾的是,相比武功赫赫且令周边四夷都为之宾服的汉唐,宋朝的这天下太平不是以强悍的武力打出来的,而是用钱买来的。可是,咱们也别拿豆包不当干粮,买来的和平也是和平——当然,这也正是赵恒为什么要在一番装神弄鬼之后才敢封禅泰山的根本原因,要不然他“师出无名”。
对于已经下定决心要到泰山去举行封禅大典的赵恒来说,此时尽管“天书”已下,但他距离封禅却还有几个台阶要迈。不过,这事可是急不得,况且这幕后还有总导演王钦若在掌控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