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着,偷偷瞄了眼坐在牛车上的李春花,见她没注意这边,才压低声音继续说,“我心里也……也怪别扭的,你说,这娃……”
李东生叹了口气,拍了拍他的肩膀,“大壮啊,你这是钻牛角尖了!孩子是你们俩的,你当爹的,咋能跟自己娃生分呢?春花心思细,你粗枝大叶的,正好互补。你多帮着点,春花也能轻松些。”
他顿了顿,想起明天要去镇上给妙妙报名,灵机一动,“这样,明天我带妙妙去镇上报名,你也跟着去,咱给安安买点玩具。”
“与其你跟春花绕弯子,不如直接跟孩子沟通,孩子的笑,就是最好的粘合剂,懂吗?”
王大壮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眼神里闪过一丝希望。
第二天清晨,李东生早早起床,金花也已经收拾妥当,准备去厂里。
“今天厂里就交给你了,我跟大壮去镇上。”
李东生一边系扣子,一边对金花说道。
“去吧去吧,家里我看着。”金花笑了笑,又叮嘱道,“路上小心点,现在自行车多了,别跟人撞了。”
妙妙一听要去镇上,高兴得跳了起来,“耶!我可以读书咯!”
李东生笑着亲了妙妙一口,“我们妙妙真棒!以后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建设咱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这是这个年代最常见的口号,李东生虽然觉得有些老套,但还是忍不住说了一句。
到了镇上,李东生带着户口本、粮油关系证明等各种材料去了镇居委会报名,王大壮则一头扎进了熙熙攘攘的集市。
他也不知道该给孩子买啥,看到摊子上卖的用布和棉花缝制的简易娃娃、拨浪鼓,一股脑全买了下来。
李东生这边却遇到了麻烦。
明明材料齐全,钱也带够了,就是不让报名。
“同志,你这情况比较特殊,需要街道办主任审批。”
负责报名的大妈面无表情地把材料推了回来。
“特殊?哪里特殊了?”李东生一头雾水。
“你闺女还没到入学年龄,现在国家提倡‘晚入学’,说是能减轻孩子负担,提高教育质量。你非要现在送来,当然得特殊处理。”
大妈不耐烦地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