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发现它不仅简便易行,同时还具有规范性强以及使用便捷等诸多显著优点。
欧阳教授:“当以这个学说作为进入《伤寒论》的法门时,我深深地感受到其便捷与易于理解之处。
正因如此,在此处我要阐述一下胡老对于六经辨证的深刻认知,还有后续关于方证的独到见解。
让我们再来审视一番,如果按照这样去划分的话,一切都会变得极为简明扼要,而《伤寒论》中六经的实质也会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我绝不敢断言胡老的认识就是最为贴近张仲景原意的解读。
正因为这一点,我曾经和马教授展开深入的探讨,甚至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张仲景在那个时代是否真能拥有如此完善且精妙绝伦的思想体系?”
就在讲述到此处时,坐在台下的马先生不由自主地微微一笑,心中暗想:“嘿,这家伙居然还挺记仇的啊!讲个课都念念不忘当初的那些事儿。”
欧阳教授稍作停顿后,接着说道:“你们难道真觉得这三个部位每个部位的阴证阳证能够如此完美地呈现出来?
这种想法似乎有些过于理想化了吧!
再者说,‘少阴篇’当中存在着数量众多有关少阴病和少阴证的条文。
如果按照胡老的认知来判断的话,岂不是要将所有这些条文统统归入到太阴之中?
可是这又如何解释呢?毕竟少阴所代表的是表阴证啊。
然而,少阴篇里的许多条文,除去麻黄附子细辛汤以及麻附草汤之外,其余所讲述的并非都是表阴证呀!
那它们是否就应该被划分至太阴范畴内呢?
而且大家想想看,太阴那里会有如此之多的死证吗?咱们都清楚,关于少阴死证总共提到了几条?足足有七条,其中五条是死证,还有一条无法治疗,再有一条难以治愈。
难道这些全都要归属到太阴里面去吗?但从太阴证的提纲来看,貌似并没有这般繁多的死证存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