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为八纲,这是纲领性的东西,说是辨证,其实更多是用来观察、分析,归纳病情,判断病症的纲领。
八纲两两分为四组,临床应用的时候可以直接拿来用。
比如看一个病人,你想开个方子,你又没有头绪,那你可以先想想看,这个患者是虚还是实?
虚证的话,那用偏补益的方子没错,而实证的时候,用清泄破气之法大方向也不会错。
比如说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就是这样,当孟超凡打算用这个方子的时候,脑子里最后就会过一下,这个患者是实证还是虚呢?如果是实证,那就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如果是虚证,那么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就是说,八纲辨证,最是灵活,有时候并不需要八纲全辨完,随用随抽就行。
“八纲辨证来自于清代程钟龄,他在《医学心悟》中提到:“病有总要,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病情既不外此,则辨证之法亦不出此。
近人祝味菊在 《伤寒质难》中说:所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也。古昔医工,观察各种疾病之征候,就其性能之不同,归纳于八种纲要,执简驭繁,以应无穷之变。这是 ‘八纲’名称的正式提出。”
“祝味菊?就是火神派的那个名医吗?”下面有个最近对火神派比较感兴趣的学生问道。
“祝味菊确实善用附子,有祝附子的美誉,但是不代表会用附子的就是火神派,这是两个概念。”李介宾顺口答道。
中医诊断学老师看李介宾发话了,然后就继续讲这个八纲辨证。
李介宾对于八纲辨证没什么看法,任何一种方法都是有好的一面跟不利的一面。
八纲里面的表、里,这种分法本身没什么问题。
但是一旦两分法成立,问题就来了,非表即里,非里即表的思想就甩不开了。
很多中医初学者都喜欢这么干,什么是表证,什么是里证,首先分不清,比如说咳嗽,到底算表证还是里证?
于是最后说,到了肺,那是里。
咽喉的话,还没到表。
考试的时候这还是个考点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