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本四独复

老李的自由 李向者 1089 字 5个月前

反本四独复

骑车小游壮美龙城

晋祠之美人文传承

放暑假前尹宽找到乐天,拜托乐天把自行车骑回家,以防暑假无人管丢失,乐天愉块地接受了这个委托,在乐天心中一个骑车游历的想法产生了。

七月,暑假的钟声敲响,乐天决定踏上一段独特的骑行之旅,用自行车的双轮丈量家乡的土地,感受夏日的微风与阳光。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大地上,乐天便骑着自行车从出发地启程。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仿佛在为他的旅程加油鼓劲。

从学校的大门口出发,穿梭在太原的大街小巷,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蓬勃的发展活力。

沿着柏油马路行走,古老的建筑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相互辉映,人们忙碌而有序地生活着,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工业化的高速发展,使空气也受到了污染,在街上走一遭,白汗衫上是一层黑,乐天加快速度,快速冲出了市中心。

他路过了庄严的晋祠,那古老的庙宇和精美的雕塑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他记录了一些有关晋祠的故事:

水母娘娘与难老泉的传说

水母娘娘姓柳,名春英,是金胜村人(位于晋祠北10公里),后来嫁到了晋祠。她为人贤惠,却受到婆婆与小姑的虐待。柳氏任劳任怨,家中里里外外的苦活重活都由她干,尤其每天要到很远的地方挑水。婆婆对水极为挑剔,规定挑水不许换肩,必须一口气完成,而且前桶水要用于饮用,后桶水则用于洗涤、浇灌。

一天早晨,春英挑水回来走到半路时,一位骑马的白发老人向她讨水饮马。春英欣然答应,奇怪的是那马只喝前桶不喝后桶,且一桶不够还要再喝一桶。春英毫无厌烦之意,她的至诚之心感动了老人。老人悄然告诉春英:“我乃白衣大仙,久闻姑娘贤惠,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随即赠给春英一条金丝神鞭,并嘱咐她:“将这神鞭放在瓮中,只要在瓮里轻轻一晃,瓮水即满,且永不干涸,但千万不可将其拿出瓮外,切记!切记!”春英千恩万谢,白衣大仙顿时飘然无踪。

春英回家后,依照仙嘱,果然灵验。从此,她自己不用再去老远挑水,全村乡亲也跟着沾光。春英名声大震,可婆婆和小姑却大为不满,一来怪她多管闲事,讨厌每天家家户户到她家挑水;二来嫌这水瓮中的水似乎永远没有完的时候,使得春英从此不像过去那般辛苦。于是,她们借口让春英回门探亲支走了她,临走时春英再三叮咛不要动瓮中的鞭子。然而,她走后,小姑故意将神鞭提了出来扔掉,谁知这一提,水瓮中顿时大水喷涌而出,转眼之间就淹没了整个古唐村。

此时此刻,婆婆和小姑才后悔不该不听春英的话。早晨出门还未来得及梳好头发的春英,闻讯直奔婆家,见水患成灾已不可收拾,便奋然向瓮上坐去。从此,水流变缓,成为了生生不息的难老泉,而柳春英也坐化成仙,再没有离开这个水瓮。如今水母楼第一层所铸铜像,正是她坐上水瓮的一瞬。

张郎与中流砥柱小石塔

传说北宋初年,兵荒马乱又遇大旱,南北河两地乡民为了争夺晋水发生械斗,官府出面调停。调停的办法是在泉边放置一口大油锅,油沸后锅中放置十枚铜钱,以示十股泉水,南北两方乡民各出一名代表,当众赤手捞取铜钱,捞一枚算一股。北河花塔村人张某表现最为出色,最后干脆跳入油锅才捞够七枚,当即壮烈牺牲。

他的行为成为历史佳话,后人为纪念张郎,将他的遗体埋在难老泉源头,并雕刻小石塔题“中流砥柱”以作纪念。

圣母殿与邑姜

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是为奉祀姜子牙的女儿、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的母亲邑姜所建。

邑姜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女性,被誉为“胎教之母”。据传,她怀成王的时候,“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独处而不倨,虽怒而不詈”。意思是说,邑姜在怀第一个儿子周成王时,站立时不东倒西歪,坐着时端正严肃,说笑时不喧闹,独处时不随地蹲坐,有脾气时也不随便乱骂人。虽然做到这几点并不困难,但坚持这样做十个月并非易事,而邑姜偏偏做到了。由此可见,邑姜是有史可考的“胎教之母”。

邑姜培养出来的周成王也不负她的期望,成为我国历史上公认的明君之一,“成康之治”就发端于周成王治国期间。成王即位后,皇父周公旦摄政,带兵灭亡唐国后,成王将唐地封给叔虞,叔虞于是成为唐国国君,故称唐叔虞。唐叔虞也很优秀,遵循古法治国,将封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受到世人广泛称赞。更重要的是,唐叔虞的儿子继承了他的治国理念,并在迁居到晋水旁后,更改国号为“晋”,因此,唐叔虞也成为晋国立国君主和三晋文化的创立者。

“剪桐封弟”的故事

周武王建立西周后迎娶了姜子牙的女儿邑姜,后来邑姜生下周成王及其弟姬虞。成王年幼时曾与叔虞玩耍,削桐叶为珪,交给叔虞并说道:“以此封若”,史官听到后,请求成王择日立叔虞。成王说:“吾与之戏耳”。史官说:“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就把叔虞封到了唐地(今天的山西),这便是着名的“剪桐封弟”的故事。叔虞励精图治,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便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祠堂也随之改名为“晋王祠”。

孔子曰:君子博学以文,约束以礼,亦可以弗畔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