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林长卿道:“送信人怎么了?”
郑河清道:“她是牟家人。”见林长卿还是不解,又道:“你满脑子都是朝政,自然不会在意他国后宫纷争之事。高昌国除了王族郑氏以外,还有房、牟、杜、段四大望族。宗室子女的婚嫁,大多只在这四大家族中选择。安雅的父亲是王后,出身房氏,但你姨母这些年一直宠幸一位牟贵君,冷落了她们父女俩。”
林长卿问:“那这位牟贵君有孩子吗?”
郑河清颔首道:“他和你姨母也有一个女儿,叫安熙,今年一千一百多岁,深得你姨母的喜爱。你姨母只有这两个孩子,再无其他了。”
林长晔忍不住插嘴道:“所以太后您的意思是,这位牟贵君有夺嫡的念头,想把安雅赶出高昌国,好让自己的女儿即位?或者说,他自己想当王后?”
郑河清道:“‘夺嫡’一词不大准确,传统的神族是不分嫡庶的,儿女们都随母族一起生活,没有人会计较他们的父亲是谁。所以,在神族眼中,安雅和安熙姐妹俩只是长幼有别,并不涉及嫡庶尊卑。不过你说的大致不差,牟贵君想当王后不是一天两天了,只不过房王后的姐姐是丞相房如兰,王后若是赖在中宫不走,牟贵君也不能把他怎么样。那个送信人话里话外让我留住安雅,越久越好,不用考虑回国的事。我想可能就是这个意思。毕竟,如果论出身,牟氏也是有资格成为王后的。当年姐姐准备大婚的时候,他们家不是没惦记过,怎奈族里没有适龄的男子,只好作罢。假如这位牟贵君早生几百年,怕是一切都不一样了。”
林长卿道:“这样说来,安雅的处境岂不是很不妙?”
郑河清道:“是的,她在高昌国过得并不好。所以我想问问你的意思,如果你也有意让她留下来,那就不妨遂了那位牟贵君的意,我们渤海国无论是国力还是别的什么,都远远强于高昌国,安雅嫁过来不会受委屈的。”
林长卿起身行礼道:“阿娘,孩儿不忍安雅受苦,但这与婚姻是两码事,孩儿只想娶一位彼此相爱的女子为妻。至于安雅,至少现在不适合,孩儿只当她是亲人,并无他念。”
郑河清叹道:“也罢,那这件事就先不提了。我也乏了,你回去吧。”忽然又莞尔一笑:“卿哥儿,你别只顾着朝堂和学宫,成家也是很重要的。”
林长卿胡乱答应了一声,告别母亲,拉着一旁挤眉弄眼的林长晔出了门。
对于郑河清母子的讨论,郑安雅全然不知,她每天最大的兴趣就是拉着卫信忠谈天说地,越聊越觉得卫信忠是一位百年不遇的大才。怕卫信忠后悔,她急匆匆地写了封信寄给母亲,不等回信就向林长卿和郑河清辞行,并请示要带走卫信忠的事。郑河清很是意外,以为她听到了什么不好的传言,待弄清楚原委便爽快地答应了。
离开临淄的时候,林长晔前来为她送行。大臣们稀稀拉拉来了两三位,与庆典灯会后的那几日相比简直有霄壤之别。郑安雅心下明白,当时的热闹不过是人们误将她当成了未来的王后,如今她要回国了,王后的位置自然不会是她的,那些人也就作鸟兽散了。
郑安雅没放在心上,杜襄成就不这么想了,她忍不住抱怨道:“这些人也是够势利的,前些日子一窝蜂地来,堵得我们出门都困难,一个个嘴上跟抹了蜜似的。真要走了,都不来了。呵!”林长晔听到了,面有愧色地过来道歉。郑安雅赶紧阻止他,并劝慰道:“不是你的错,长卿才亲政不久,我知道你们的难处。”
说得林长晔更加不好意思,他红着脸道:“你回去我们不拦着,可是你不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