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包拯汇报结束,赵祯便是问道:“蔡府尹何在?”
赵祯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威严而又带着几分急切。蔡襄赶忙出列,恭敬行礼道:“陛下,臣在。”
赵祯看着蔡襄,神色凝重:“蔡卿家,包枢密方才所奏董沔贪污一案,你可有听到?”
“复陛下,一清二楚。”
赵祯点点头,道:“既然如此,朕命你即刻着手,清查董沔与官府的往来账目,看看是否还有类似的不法勾当。开封府范围内的所有粮商,同样要进行清查。”
蔡襄领命道:“臣遵旨!”
赵祯微微点头,又道:“此次清查,你可挑选得力下属,协同三司、户部官员一同开展,有任何进展及时向朕汇报。”
“是。”
安排好了这些后续,赵祯便是舒出了一口气,问道:“诸位卿家,便粜制度已然解决,你们认为,此次事情,最大的功臣当是何人?”
朝堂之上,众人一时陷入沉默,皆在思索如何作答。宰相文彦博率先出列,恭敬地说道:“复陛下,臣认为,此次最大功臣,乃是包枢密。”
赵祯微微抬眉,问道:“不知丞相何出此言?”
文彦博答道:“包枢密包拯秉公处理,将董沔贪污一案查得水落石出,使真相大白于天下,为朝廷肃清了腐败之风,实乃此次事件的最大功臣。”
但是赵祯却是微笑着摇摇头,道:“朕认为并非是包枢密,不知是否还有卿家猜测一番?”
此时蔡襄就开口道:“复陛下,臣认为是王大夫。王大夫提出了‘招标’‘监察’之法,为便粜制度可改弦更张,当是头功。”
赵祯再次摇头否定,这下子整个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寂静。大臣们面面相觑,一时无人敢再贸然开口——王尧臣是提出办法的人,而包拯是负责清查的人,若是要论功劳,当是他们先啊。
王尧臣和包拯此时相视一笑,都迈出一步,异口同声道:“复陛下,臣认为,此次头功,当属韩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