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真空管通用计算机,原本要等到1946年才问世!
“开机!”
和萧诚一起站在巨型计算机面前,仁科半太郎吩咐助手。
随着电闸合上,两个巨型铁疙瘩上面很多指示灯和原件亮起,还有无数小型风扇也开始运转,发出了不小的噪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田中佐,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方程式,要解开它,人工计算至少要一个月以上。
现在,我们将它翻译成了二进制代码。”
等到机器完全启动好,指示灯显示正常之后,仁科半太郎将一根有着许多小孔的纸带递给萧诚,
“请小田中佐将它放进这个读取器。”
“好。”
萧诚接过纸带,将纸带放入机器上一个显眼的位置。
这个时代,自然是不可能有用于计算机的键盘鼠标的,不光如此,也没有显示器。
打孔纸带已经是萧诚目前能用上的,最先进的输入输出介质了。
需要计算机运行的程序,事先通过人工编程,将它翻译成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代码,通过打孔纸带,输入给计算机。
计算机运行完成之后,仍然是通过打孔纸带输出结果。
“开始!”
仁科半太郎按下控制台上的一个开关。
纸带开始一点点向前移动,很快就全部通过了读取器,然后,整个巨型计算机上的各种发光元件开始加速闪烁。
在众人期盼的眼神中,终于,一根新的打孔纸带,从机器的另一个口中缓缓吐出。
“十一分十六秒!”
在纸带完全吐出之后,仁科半太郎按下手中秒表的按键,兴奋大喊,
“快,译码员,赶快把结果翻译出来!”
几分钟后,两张写着计算结果的纸,递到了萧诚手中,内容一模一样!
“结果完全正确!”
仁科半太郎大声宣布,现场的科学家们欢声雷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