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春英见她坚持,也不好说什么,“那行吧。要是亏钱,你就趁早关了。”
耽误了一周时间。粉刷好的墙面也干了。将卷帘门装上之后。再从家运架子过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架子是用木头做的,是村里木工师傅的手艺。她家里堆了许多木头。对方找能用的木头,很快就给做了六个架子。
全部装好后,才开始开业。
张秀花不是自己当销售员,她从县里招了两个本地人。县里许多人没有工作,她开的工资比不上工厂,一个月只有六十,但是就在家门口,还是有许多人过来应征。
她挑了两个待人热情的姑娘,用牌子在菜上面标了价钱。这个价格跟供销社价格一样。区别只在于她不要票。
她会将大量且便宜的菜放在最显眼的地方促销,需求量少的菜放在后面。种类尽可能地齐全!
张秀花在村子里,她想要收菜,跟村长一样容易。每天早上由许春英将菜送到县城,送完菜回来,许春英会把昨天的营业额带回给张秀花。
她有一本账,销售员也有一本账,双方都会签字。
张秀花每天在家盘账。
一周过后,张秀花心有点凉了。这好像不怎么赚钱啊!
刨除三个人的工工资和房租,到她手里还剩下四百。继东那铺子,三个人分,一个月还能分到上千块钱呢。她连继东一半都不到。这可不行。
她想了想店里只有菜也不行,于是她跟继东商量,南方给他送的货,能不能也送一车厢到东北。
继东倒是乐意帮她联系,送到县里也没问题,“但是一车厢的货可不便宜,姑,我是有担保人,你的店可没有。你要付全款。”
“多少钱?”张秀花心里一个咯噔。
“怎么也得五万吧?”
张秀花全身上下有两万六千块钱。从价格双轨制开始,四合院的价格一路飙升,最小的四合院也得四万多,她这两万多不够,就一直放在手里。可是两万六离五万还差了一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