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激战长空(2)

对于组成密集阵型的蜂群无人机而言,最可怕的不是导弹和机炮,最可怕的是电子干扰。一点小小的控制以外的扰动都会引发蝴蝶效应,让整个蜂群陷入万劫不复之境。

很快,第一个梯队的蜂群便被击败。背嵬中队没有在第一梯队的蜂群无人机上浪费任何的弹药。因为要面对数倍甚至数十数百倍于己的敌人,朱雀机甲必须节省任何可能节省的弹药,没有像赤鹰机甲那样火力全开的权力。

“诸位,干得漂亮。”副中队长兼中队指导员张凡肯定各位机甲驾驶员道,在战斗中,他作为02的攻击规划员与中队长林若清相互配合着指挥中队。他在战斗指挥中主要负责关注各个机甲驾驶员的生理指标,如果有机甲驾驶员出现因为生理原因无法驾驶机甲的情况,他会着手处理。

虽然朱雀机甲有两位驾驶员,其中一位是主要负责飞行的。但凭借着强大的智能辅助系统,负责操控飞行的那位驾驶员也并不用投入过多的精力。所以两名机甲驾驶员并没有做过分精确的责任划分,在战斗中智能系统会依照两位驾驶员的实际情况来最高效的分配任务。

“04二号、08一号,你们的血氧浓度明显下降,请注意调整生命维持系统。”

张凡所在的02机甲,除了战斗和辅助指挥的职责外,还肩负着战场救护的职责。

“第二轮要来了,尽快调整,展开成面状接敌队形。”

朱雀机甲接到命令之后迅速展开成面状队形,每一架战机都面对第二梯队的蜂群无人机,机甲间保持着固定的较宽的间距,形成了4乘4的正方形接敌队形,这样能将每一架朱雀机甲的火力发挥到极致。

第二梯队的无人机明显比第一梯队要少的多,他们体量庞大不少,携带了大量的导弹,激光炮等远程武器。在过去的实战中,他们主要负责绞杀人类机群中的高价值目标。第二梯队的无人机虽然没有朱雀机甲庞大,却有着类似于米格29、F16等人类的中型战斗机的大小。

朱雀机甲释放了自己的无人机,这些无人机携带着小型导弹和电磁炮,悬浮在朱雀机甲附近,将作为一个个独立的小火力点接敌。

每一架朱雀机甲能携带十架小型无人机,160架小型无人机,具备非常强大的火力

第二轮的蜂群无人机并没有冲击到视距之内,在百公里之外就发起了超视距打击。

“接敌!”

只见第二梯队的六十几架蜂群无人机迅速展开,开始向着背嵬中队的机群齐射导弹。

这些导弹并不是普通的导弹,有的导弹装备了中子弹头、有的导弹装备了电磁脉冲弹头、还有的装备了纳米机器人弹头,更多的是装备了普通的高爆战斗部的导弹。

这些导弹数量巨大、动能充足、制导方式和动力系统人类一直无法破解,全射程都能做到满动力飞行。人类战斗机的一切传统规避导弹的手段,无论是机动、干扰、还是热焰弹和箔条,对远星人的导弹都完全无效。

唯一的应对手段,就是用导弹来拦截。

但是远星文明的蜂群无人机群,发射的导弹数量完全可以称得上是饱和打击。导弹数量完全碾压了传统人类区域防空系统的拦截能力。就算是装备了先进垂直发射装置的地基防空导弹拦截系统,火力通道也远远不够。

在加上这些蜂群无人机配备的导弹性能远超过人类装备的任何一种导弹,往往需要数枚导弹才能拦截下一枚。而且只能在很近的距离上才能拦截。即便两边装备的都是在基础科学上没有代差的武器,人类空军在空战中也完全无法占到任何优势。

除了在基础科学上远星人远远领先,在应用科学上人类也被远远的甩在后面。

为了应对蜂群无人机,人类空军的手段是用大量的无人机和有人机一波一波的填进这个空中血肉磨坊。再通过电子侦察机锁定远星文明的前线无人机基地,然后再出动战斗轰炸机来摧毁前线无人机基地。

在空战中,无论是驾驶正面对抗的战斗机,还是电子侦察机,又或者是保护电子侦察机的战斗机,亦或是战斗轰炸机,人类飞行员的生还率都极低。平均战场生存时间不超过二十四小时,平均执行不到两次任务就会牺牲。作为战斗轰炸机飞行员的766,成功执行了上百次任务,炸毁了几十个前线无人机基地,在空军中简直是一个传奇。

“导弹逼近,开始拦截!”

命令一出,朱雀机甲刚刚释放的无人机迅速前出,进入了拦截模式。

背嵬中队的全体机甲驾驶员都知道,如果无人机拦截失败,这些导弹一定能对整个中队造成致命的打击。

看着雷达上,导弹的逼近,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