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简洁高效的脑波通讯器,难道Z国的交互科技已经发展到这种地步么?
随后他将这个疑问传达给了“命运”,对方很快做出回复:
事实上,MY-1型脑波通讯器,是基于袁本初博士从事人机转换研究工作的衍生品,由袁崇山院士研发。
人机转换的核心技术在于本初博士突然领悟到的一段频率,具体的获取途径现已无法考证,但是人脑在这种频率下,通过相应频率的电子震荡装置相呼应,可以将电波逐步转载到硅基载体之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由于初期的研究,袁本初博士只将频率范围缩小到了符合最低稳定标准的范围,因此当年进行人机转换存在很大的风险,这也是他迟疑的原因之一。
后续通过崇山院士的全力攻坚,在纯试错的方式下将频率范围确定到原始数据的38%,虽然仍旧无法保持稳定连接,但是成功率已经基本达到了86%。
由于各种原因,研究计划选择使用本初博士的大脑进行转换,我经过分析,如果不使用本初博士的大脑,成功率不会超过60%。
秦涛听到这里,忍不住的打断“命运”的介绍。
“所以这跟我问的脑波通讯器技术有什么直接关系?”
对方似乎是停顿了一下,不知怎的,秦涛莫名感觉到一阵幽怨气息。
不过很快又传来“命运”的回答:
“虽然这么说对于我这个人工智能来讲不够严谨,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参透这个技术,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出生的。”
“命运”接着在秦涛脑中打字:
“脑电波通讯器,同样使用命运智能的频率带宽,专门用于和核心进行无障碍沟通,所以这是个专用设备,之前你没听说过是非常正常的。”
秦涛点了点头,“命运”的回答稍微让他清楚了一些,不过他发现了疑点,出声问到:
“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讲,你们研究所这产品,MY-1脑波通讯器,出产了也不能保证一定好用对吧?”
“命运”回答的异常迅速:
“这是技术能力所限,请不要污蔑崇山院士的声誉!”
秦涛脸上颤了颤,他感觉不能和这个人工智能交流过多了。
万一它把自己气死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