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知古一听急了,这大晚上的,他能去哪儿啊?于是他就站在门口等着,希望有人能出来帮忙。
过了一会儿,有个拿着火把的保姆出来了,她开门让王知古进去。王知古感激涕零,跟着保姆进了宅子。只见宅子里重门叠户,装饰得十分豪华。保姆让他坐在一间宽敞的大厅里,还摆上了美酒佳肴。
王知古心里虽然忐忑不安,但看着眼前的美食美酒,也就暂时忘了外面的风雪。保姆时不时地过来劝他多吃点,他也就放开肚子吃了起来。
就这样,王知古在崔家的庄子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虽然他知道自己是个不请自来的客人,但崔家人还是热情地招待了他。这让他心里很是感激,同时也对崔家的神秘感到好奇。他不知道这家人到底是什么来头,为什么会在这么偏僻的地方有这么一座豪华的庄子。不过,这些疑问也只能等到明天再说了。
吃饱喝足后,保姆开始八卦起来,问王知古的家世背景、家族情况,还有他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的。王知古也挺大方,一五一十地都告诉了她。
保姆听后,眼睛一亮,说:“哎呀,秀才你出身名门望族,才华横溢,年龄也正好,品行又端正,这简直就是那些大家闺秀们的梦中情人啊!我们家小姐从小娇生惯养的,眼看就快到出嫁的年龄了,家里一直在给她找好对象呢。没想到今晚就遇上了你这么个合适的人选。你们俩要是成了,那可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啊!只是不知你意下如何?”
王知古一听这话,赶紧正色道:“哎呀,您过奖了!我这人哪,文才不出众,也没啥特别的本事,根本不敢奢望能娶到什么大家闺秀。没想到今天居然能遇到这样的好事,真是让我受宠若惊啊!如果真的能跟您家小姐结缘,那我可就真是三生有幸了!”
保姆一听,高兴得不得了,连忙进去通报。不一会儿又出来传话,说小姐已经答应了这门婚事。还说他们家在京城有亲戚,送聘礼什么的都很方便,不会让王知古为难的。
王知古一听这话,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连忙鞠躬道谢,说:“我王知古何德何能,能得到您家小姐的青睐,真是感激不尽啊!我一定会好好珍惜这份缘分,绝不辜负您家小姐的期望!”
保姆听了这话,笑着打趣道:“哈哈,看来你是真的动心了!将来有一天,你解开新娘的嫁衣,打开那青鸾宝匣,看到新娘那如月华般的美貌,住在如云般深邃的闺房里,那时候你可别忘了今天说的话哦!”
王知古一听这话,脸上顿时飞起一片红霞,连忙道谢说:“您放心,我一定会牢记今天的承诺,用我的一生去守护她、珍惜她!”说完又深深地鞠了一躬。
过了不久,院子里点起了明亮的火把,看来美好的夜晚即将结束。保姆走过来,请王知古脱下外衣休息。王知古脱下麻衣后,露出了里面的黑色长袍。保姆一看,惊讶地叫道:“哎呀,哪有读书人穿着仆役的衣服啊?”
王知古赶紧解释:“这是跟朋友借的,不是我的。”
保姆又问他是从哪儿来的,王知古说:“是卢龙张直方仆射借给我的。”
保姆一听这话,突然惊叫一声,跌倒在地,脸色苍白如死。她爬起来后,头也不回地跑进屋里,远远听到她大声喊道:“夫人,您怎么让一个跟张直方有关的人留宿啊!”
接着又听到夫人的声音:“快把他赶走,别惹麻烦!”
于是,一群丫鬟和小厮拿着火把和棍棒冲出来。王知古一看情况不妙,赶紧退到院子里,四处鞠躬道歉。但骂声不断,他只好夺门而逃。一出门,门就砰地一声关上了,里面还传来喧闹声。
王知古愣在路边,心里忐忑不安。他躲在一堵破墙后面,发现墙下有匹马,于是骑上马就跑了。远远地看到一片大火,他以为发生了火灾,赶紧跑过去。结果只是运货的车队在烤火做饭。他问清地点,原来是伊水东边的草店南边。他靠在马背上打了个盹。过了一会儿,火势渐渐平息,他才放下心来,扬鞭上了大路。
等到快进城时,他已经看到张直方的骑兵在追踪他了。他远远地回到张直方的府邸,见到张直方后,王知古气得说不出话来。张直方安慰了他一番,然后坐下来听王知古讲述晚上的奇遇。张直方听后站起来拍着大腿说:“哼,那些鬼怪也知道人间有张直方这个人吗?王知古,你放心吧。”
于是,张直方又叫来几十名手下,都是身经百战的勇士。他们吃饱喝足后,跟着王知古再次出发。到了万安山的北边,王知古在前面带路,雪地上的马蹄印清晰可见。他们来到一片柏林下,只见石碑倒在荒地里,树林里到处都是砍伐的痕迹。中间排列着十几个大墓,都是狐狸和兔子的巢穴,下面还踩出了小路。
张直方命令手下在四周布置好弓箭和罗网,然后亲自带着人挖坟熏洞。不一会儿,就有一群狐狸冲出来,有的焦头烂额,有的被罗网挂住,有的被箭射中。最后,他们捕获了大大小小一百多只狐狸,满载而归。
三水的人说:“唉,王知古啊,你这辈子真是不顺,连狐狸都敢欺负你。要是没有你身上那件张直方的黑色长袍,你恐怕早就死在那些野兽的洞穴里了。我当时在洛阳敦化里的家里,听渤海徐公谠在宴会上说起这件事。这可不是我在编故事,而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所以我把它传了下来。”
九
话说唐代的西川节度使韦皋,年轻时曾在江夏游历,曾借住在姜使君的府邸。姜使君有个儿子叫荆宝,虽然年纪比韦皋小,但对他尊敬有加,就像对待父亲一样。荆宝身边有个小丫鬟叫玉萧,年仅十岁,聪明伶俐,常常奉命侍奉韦皋。
日子一天天过去,玉萧也渐渐长大,两人之间竟悄悄生出了情愫。可就在这时,姜使君要入关求官,不能带着家眷同行。韦皋于是搬到了头陀寺居住,荆宝也时不时派玉萧过去照顾他。
就在这个时候,廉使陈常侍收到了韦皋叔父的来信,说韦皋在贵州待得太久了,希望他赶紧回家探亲。陈常侍立即为韦皋准备了船只和衣物,催促他尽快上路。韦皋在离别之际,含泪给荆宝写了封信。荆宝和玉萧匆匆赶来,两人相见,悲喜交加。荆宝让玉萧跟着韦皋去,但韦皋因为已经离家太久,不敢带着玉萧一起走,于是坚决拒绝了。
临别前,韦皋和玉萧约定,少则五年,多则七年,他一定会回来娶她。为了留个念想,他还留下了一枚玉指环和一首诗。可是五年过去了,韦皋并没有回来。玉萧心急如焚,在鹦鹉洲上默默祈祷。又过了两年,到了第八年的春天,玉萧叹息道:“韦家郎君,一别七年,看来是不会回来了。”说完,她绝食而死。姜家感念她的贞节,将玉指环戴在她的中指上,与她一同下葬。
后来,韦皋镇守蜀地,到任第三天就开始审理囚犯,平反冤案。在他处理的近三百名囚犯中,有一个囚犯偷偷看着厅堂里的动静,小声对同伴说:“那位仆射大人,就是当年的韦兄啊!”他大声喊道:“仆射大人,您还记得姜家的荆宝吗?”韦皋一听,心中一动,说:“我当然记得他。”那囚犯说:“我就是荆宝啊。”韦皋惊讶地问:“你犯了什么罪,被如此重罚?”荆宝回答说:“我辞别韦兄后,不久就考中了明经科,后来又被选为青城县令。可是家人不小心烧毁了官府的牌印等物,我就被牵连进来了。”韦皋说:“家人的过错,怎么能怪你呢?”于是他下令释放了荆宝,并感慨万分地想起了与玉萧的往事。
话说韦皋洗清了冤屈,官复原职,还被提拔为眉州牧。可皇上的诏书下来后,却并没有让他立刻上任,而是派人监督他,暂时留在幕府里。那时候正好是大军过后,百废待兴,事情特别多,忙得韦皋团团转。过了好几个月,他才想起来问玉萧的情况。姜荆宝叹了口气,说:“韦兄啊,你记得咱们分别时你留下的那个七年之约吗?可是七年过去了,你还没回来,玉萧她等得心都碎了,最后绝食而死。”
说着,他吟起了韦皋当年留下的那首诗:“黄雀衔来已数春,别时留解赠佳人。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秦。”
韦皋一听,心里一阵凄凉,不由得长叹一声。他决定为玉萧修建经像,来报答她的一片心意。虽然他很想再见到玉萧,可是阴阳相隔,怎么可能呢?
就在这时,有个叫祖山人的道士出现了。据说他有少翁的木偶术,能让死者与活人相见。但前提是韦皋得斋戒七天。到了第七天的夜里,玉萧真的出现了!她向韦皋道谢说:“多谢仆射为我写经造像,我很快就能托生转世了。再过十三年,我还会回来做你的侍妾,报答你的恩情。”说完,她微笑着离开了,还留下一句话:“男人啊,有时候真是薄情,让我们生死相隔。”
后来,韦皋因为平定陇右的功劳,在德宗皇帝在位期间一直治理蜀地,政绩卓着。他因此步步高升,最后当上了中书令,天下人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有一次他过生日,各地的节度使都送来贺礼,其中东川的卢八座送了一个歌姬。这个女孩年纪还小,却也叫玉萧。韦皋一看,惊呆了,这不就是真正的姜家玉萧吗?而且她中指上还有个肉环,跟他当年留下的玉环一模一样。韦皋感叹道:“我现在才知道,生死之间,真的有一往一来的轮回。玉萧的话,果然是真的啊!”
十
贞元年间,江湖上流传着一个英勇的名字——韦自东。他是个义薄云天、勇猛无畏的汉子,曾独自一人游遍了太白山的每一寸土地。某日,他来到段将军的庄园,与段将军一同远眺山谷。他们发现了一条隐秘的小路,像是曾经有人走过的样子。
韦自东好奇地问段将军:“这条路通向哪里?”
段将军说:“以前有两个和尚住在这山顶,他们的寺庙宏伟壮观,周围林泉优美。听说那是唐开元年间万回师的弟子建的。但不知怎的,有一天这两个和尚突然失踪了,有人说是被怪物吃了,已经两三年没人见过他们了。”
韦自东一听,眉头紧锁:“还有这种怪事?这怪物敢吃人,我今天非得把它的头给砍下来不可!”
段将军劝他:“韦兄,你可别冲动,这怪物可不是闹着玩的。”
但韦自东哪里听得进去,他拔出宝剑,一溜烟儿地往山上冲。段将军看着他的背影,无奈地摇了摇头:“韦生这回可要吃大亏咯。”
韦自东一路攀藤附石,终于来到了寺庙。只见寺庙里空无一人,两间和尚的屋子大门敞开,里面摆设齐全,但已经积满了灰尘。他又看见佛堂里长满了细草,似乎有巨兽躺过的痕迹。四周还挂着野猪、黑熊之类的猎物,有的已经烤熟,旁边还有锅碗瓢盆。韦自东这才明白,那些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他觉得怪物今晚应该不会来,于是拔了一棵碗口粗的柏树,去掉枝叶做成一根大棒,然后关上屋门,用石佛堵住门口。
当晚,月色皎洁如昼。还没到半夜,就听见一阵沉重的脚步声。韦自东悄悄从门缝往外看,只见一个巨大的夜叉扛着一头鹿走了过来。它见门被堵住,大怒之下用头猛撞门板,竟然把石佛撞得粉碎,自己也摔倒在地。韦自东趁机举起柏树棒,一棒打在夜叉的脑袋上,夜叉当场毙命。韦自东把夜叉拖进屋里,又关上门。
不一会儿,又有一个夜叉来到门口,它似乎很愤怒,咆哮着撞门,结果也摔倒在门口,被韦自东一棒打死。韦自东知道这两个夜叉应该是夫妻档,现在都已经死了,应该不会再有同类来捣乱了。于是他放心地打开门,开始烹饪鹿肉。
第二天,韦自东提着两个夜叉的头和剩下的鹿肉回到庄园。段将军见状大惊失色:“韦兄,你真是周处那样的英雄啊!”
两人一边吃着鹿肉,一边开怀畅饮。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个道士,他向韦自东拱手道:“贫道有一事相求,不知能否告知长者?”
韦自东豪爽地说:“我一生都喜欢帮助人,有什么事你说吧。”
道士说:“贫道一心向道,追求灵药已久。三年前,我得到神仙指点,炼制了一炉龙虎丹。但最近总有妖魔来捣乱,让我的丹药差点毁了。我想找一个勇猛之士来保护我的丹药。如果丹药能成功炼制出来,我愿意与你分享。不知你能否助我一臂之力?”
韦自东一听,顿时热血沸腾:“这正是我平生所愿啊!”
韦自东一听,立马拔出宝剑,跟着道士就往山上冲。山路崎岖险峻,他们爬了半天,终于来到太白山的高峰之下。眼前出现一个石洞,洞口不大,但里面却深不见底,足有一百多步长。这就是道士炼丹的地方,里面只有一个小道童在守着。
道士嘱咐韦自东:“明天早上五更天,你拿着剑守在洞口,一旦有怪物出现,就一剑砍过去。”
韦自东点头答应:“遵命!”
于是,他就在洞口点了一根蜡烛,站着等。没过多久,果然有个巨大的毒蛇出现了,它身长好几丈,金眼睛雪牙齿,全身散发着毒气,看样子就要钻进洞里了。韦自东眼疾手快,一剑劈了过去,好像是砍中了蛇头,但转眼间,那蛇就像轻雾一样消失了。
过了一会儿,又出现了一个美女,长得倾国倾城,手里还拿着一朵荷花,慢慢走了过来。韦自东又是一剑挥去,美女也像云烟一样消散了。
就在天快亮的时候,突然有个道士骑着仙鹤,带着一群随从飘然而至。他向韦自东拱手道贺:“妖魔已经都被消灭了,我徒弟的丹药也快要炼成了,我来给他做个见证。”
于是,他们就在洞口等着天亮。天亮后,道士对韦自东说:“恭喜你,我徒弟的丹药炼成了。现在我有首诗,你来和一首吧。诗是这么说的:‘三秋稽颡叩真灵,龙虎交时金液成,绛雪既凝身可度,蓬壶顶上彩云生。’”
韦自东琢磨了一下这首诗的意思,说:“这应该是你师父写的诗吧。”
说完,他就放下宝剑,恭敬地向道士行礼。就在这时,突然听到一声巨响,原来是炼丹的鼎炉爆炸了,里面的丹药全都化为乌有。道士悲痛欲绝,韦自东也懊悔不已。
两人只好用山泉水清洗鼎炉,然后喝了几口泉水。从此以后,韦自东的容貌变得更加年轻,他离开了太白山,前往南岳衡山,从此不知所踪。而段将军庄园里,还保留着那两个夜叉的骷髅,道士也下落不明,成了一个未解之谜。
十一
话说在维扬城,有这么十位哥们儿,家境都还不错,但一个个都知足常乐,既不追求官职,也不贪图钱财,就爱好个玄学和道法。他们拜了把子,跟亲兄弟似的。那时候天下太平,老百姓都过得挺滋润,他们十人就经常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自得其乐。这习惯从第一家开始,轮着来,十家都轮完一遍就算一轮,久而久之,成了惯例。
有一天,突然冒出个老头儿,穿得破破烂烂,看上去瘦骨嶙峋,一副穷酸相。他也套了件麻布衣服,混进了这十人聚会。大家看他可怜,也就没赶他走,让他坐末席,跟着吃吃喝喝。老头儿吃饱喝足就走了,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儿。
过了些日子,老头儿突然跟他们说:“我是个穷困潦倒的老头儿,感谢大家不嫌弃,让我坐末席。现在我也想请大家吃顿饭,报答大家的恩情。咱们定个日子,一起去吧。”
到了约定的那天,十哥们儿如约而至,等着老头儿。一大早,老头儿果然来了,带着他们慢慢悠悠地走到东塘郊外,不知不觉走了很远。在一片荒草之中,有几间快要倒塌的茅屋。老头儿把他们领进屋里,里面有几个乞丐,都是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老头儿一出现,乞丐们就站起来,像墙一样立在一旁等着他发话。老头儿让他们打扫屋子,铺上草席,然后请大家坐下。
日头渐渐升高,大家都饿了。过了好一会儿,老头儿才在每个人面前放了些醋、盐、竹筷子。又过了一会儿,几个乞丐抬来一块四五尺长的大木板,放在席子中间,上面盖了块油布。十哥们儿心想,这下终于有东西吃了,都挺高兴。老头儿一掀开油布,一股怪味扑鼻而来!
他们定睛一看,原来蒸的是个十来岁的小孩儿,已经烂得不成样子了,眼睛、耳朵、手脚都掉了一半。老头儿却客气地请大家吃饭。大伙儿都觉得恶心得要命,有的说自己吃饱了,有的气得直接跑了,没有一个人肯吃。老头儿却吃得津津有味,好像还吃不饱似的。吃不完的,他就让乞丐们吃掉。他对十哥们儿说:“你们知道吗?这可是千年人参啊,难得一见。我得到它,就是为了报答你们的恩情。吃了它,就能白日飞升,成仙上天。你们不吃,那是你们的命啊!”
十哥们儿一听,惊得目瞪口呆,后悔得要命。老头儿催着乞丐们吃完快走。不一会儿,那些乞丐就变成了青衣童子、玉女,还有仪仗队跟着,跟老头儿一起升天了。十哥们儿想追都追不上,从此再也没见过他们。
十二
在一个古老的时代,有个叫文萧的书生,四海为家,漂泊不定。有一日,他飘到了钟陵郡,与紫极宫的道士柳栖乾成了好友,便在此地安了家,一住就是三四年。钟陵郡有个西山,山上有个游帷观,传说那儿是神仙许仙君升天的地方。每到中秋佳节,各地的百姓都会不远千里,带着名贵的香烛、珍果、绣品和金钱,来此设斋求福。那场面,真是热闹非凡,车马喧嚣,人群熙熙攘攘。
在这些人群中,有些豪杰之士,会花重金请来擅长歌唱的美女,与他们在夜色中并肩而立,手挽着手,边唱边跳。那歌声清脆悦耳,歌词艳丽动人,只有那些反应灵敏、对答如流的人才能胜出。文萧也跑去凑热闹,结果一眼就瞧见了一个美女,她就像一朵幽兰,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又像一块美玉,温润而不张扬。她的眼神清澈如碧空,面容淡雅如寒月。文萧听了她的歌,更是觉得她超凡脱俗,仿佛与世无争。
那歌词里唱道:“若能相伴陟仙坛,应得文萧驾彩鸾,自有绣襦并甲帐,琼台不怕雪霜寒。”文萧听了,心里琢磨着:“这歌词里是不是藏着我的名字?难道这美女是神仙下凡,特地来找我的?”
于是,他悄悄跟在美女后面,想看个究竟。美女唱完歌后,就拿着蜡烛,穿过一条大松径,越走越高,最后消失在山石之间。文萧也小心翼翼地跟着她。蜡烛快烧完时,突然出现了几个仙童,举着松枝做的火把为他们引路。文萧一不小心,出了声,美女立刻察觉到了,回头一看,惊讶地说:“莫非你就是文萧?”
文萧点点头,说:“是我。”
美女笑了笑,说:“咱俩的缘分还没到呢,你怎么就找到这儿来了?”
说完,她带着文萧来到一个平坦的地方,那里守卫森严,有桌子、椅子、帐篷,还有香炉和名贵的香料。两人坐下后,又有两个仙女拿着簿书过来,请美女处理一些事务,大多是江湖上的恩怨纠葛。
有一天,因为一场风波,误杀了一个孩子。美女大怒,说:“怎么能这么轻易就误杀了呢?”
仙女拿着簿书离开后,突然天色大变,风雷交加,帐篷被撕裂,香几也被掀翻。文萧吓得不敢乱看。美女也惊慌失措,连忙披上衣服,拿着简册,叩齿肃容,趴在地上请罪。过了一会儿,风雨平息,星辰闪烁。突然,一个仙童从天而降,拿着天判,宣读道:“吴彩鸾因私欲泄露天机,贬为民间女子,受罚十二年。”
这美女一哭起来,就和文萧手拉手下了山,回了钟陵。文萧这才知道,她叫吴彩鸾,是个有来头的人物。他好奇地问:“夫人啊,你究竟犯了啥错,被贬下凡啊?”
吴彩鸾叹了口气,说:“我父亲吴仙君猛,是豫章人,你翻翻《晋书》就能找到他的传记。他老人家一辈子行善积德,济世救人,立正祛邪,如今已经是天上的仙君了,名声响亮。我呢,也是个小仙女,负责管阴间的户籍,已经当了六百年了。可是啊,一看见这花花世界,我就心动了,结果就被贬下凡了。不过你也别灰心,跟着我,你也能得道成仙的。”
文萧一听,心里苦啊,自己本来就穷得叮当响,这下更没辙了。吴彩鸾却说:“你别担心,我给你想办法。你只管准备纸笔,我写孙愐的《唐韵》给你卖。”
于是,她就每天飞快地写一部,拿去卖,每部能卖五缗钱。钱快花完了,她再接着写。就这样过了十年,到了会昌二年,他们的名气渐渐大了起来。于是,文萧和吴彩鸾就偷偷跑到了新吴县的越王山,在一个叫百姓郡的村子里住了下来,夫妻俩一起教孩子们读书。那村子的主人对他们特别好,想让他们一直住下去。
有一天,吴彩鸾写了一首诗:“一斑与两斑,引入越王山。世数今逃尽,烟萝得再还。萧声宜露滴,鹤翅向云间。一粒仙人药,服之能驻颜。”
那天晚上,突然风雷大作,院子里传来两只老虎的咆哮声。等到天亮,文萧和吴彩鸾都不见了。早上,有个樵夫在越山上看见他们两人,各骑一只老虎,飞快地爬上山峰,消失在云雾中。文萧的朋友听了这事儿,吓得半死。他回到屋里,发现桌上有个玉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有一粒神丹。他恭恭敬敬地吞了下去,结果头发都变黑了,脸也变得年轻起来。从那以后,他们夫妻俩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如今,钟陵的人家里,还有很多吴彩鸾写的《唐韵》呢。
十三
翁彦枢,这哥们儿是苏州人,正忙着考进士呢。他有个老乡,是个和尚,经常出入前相国裴公的府邸。裴公看这和尚岁数挺大,挺可怜的,也就不拦着他进出。这和尚手里总拿着串佛珠,闭着眼念经,除了吃饭睡觉,就没见他停过。
裴公主管科举考试,进了贡院。他的两个儿子裴勋和裴质,天天在家里商量榜单。这和尚经常掺和进去,哥俩儿也没把他当回事儿。他们讨论谁上谁下,和尚听得一清二楚。
有天和尚回寺里,翁彦枢找上门来。和尚问他考试考得咋样,彦枢叹了口气,说没啥希望。和尚就问:“那你觉得你能考第几啊?”
彦枢以为和尚在逗他呢,就随口说:“能考第八就不错了。”
和尚听完又去了裴家。裴勋和裴质还在那儿商量榜单,和尚突然睁开眼,说:“你们俩这是干嘛呢?科举是国家大事,朝廷让裴公主持,是希望他改革旧弊,让有才华的穷苦人也有出路。现在你们这么搞,裴公知道吗?你们推荐的都是些权贵子弟,平民才子和艺人都看不上,这样真的好吗?”
和尚说着,伸出手指,从第一名数到最后一名,一个不差。他还指出了那些权贵家族的恩怨纠葛,都是裴勋他们想掩盖的。裴勋他们吓得脸都白了,忙问和尚想要啥,还拿出金银财宝来诱惑他。
和尚摆摆手:“我老了,要这些有啥用?我就一个老乡,叫翁彦枢,他就想考个进士。”
裴勋他们赶紧说:“那就把他排在丙科吧。”
和尚摇摇头:“不行,非得是第八名。”
裴勋他们没办法,只好答应。和尚又说:“那你们给我写个字据吧!”
结果那年考试,翁彦枢真的考了第八名,和尚说的事儿全都应验了。
十四
王仙客,那可是朝中大臣刘震的外甥。想当年,他老爹一走,他就跟着老妈投奔舅舅家去了。
刘震家有个宝贝女儿,叫无双,比仙客小几岁,两人从小就一块长大,天天玩在一起,像亲兄妹似的。刘震的老婆也常开玩笑,叫仙客“王郎子”。就这样,过了好几年,刘震对仙客和他寡居的姐姐都照顾得无微不至。
可惜啊,好景不长,王姐姐突然病倒了,病得还挺重。她把刘震叫到跟前,交代说:“我就这么一个儿子,他以后怎么样,你想想看。我最不放心的就是他的婚事和前程。无双这孩子聪明漂亮,我特别喜欢。以后你可别把她嫁给别人。我就托付给仙客了。你要是答应我,我就死而无憾了。”
刘震听了,就安慰姐姐说:“姐姐,您别操心了,安心养病吧。”可是啊,王姐姐最后还是没能挺过来。仙客帮忙料理完丧事,就把她葬在了襄邓。
丧期过后,仙客心里琢磨:“我这孤家寡人一个,总得找个伴儿吧,传宗接代也得靠婚姻啊。无双现在也长大了,我舅舅不会因为自己官大位显,就忘了当初的约定吧?”
这么一想,仙客就收拾收拾,上京城去了。那时候,刘震正当尚书租庸使,家里门庭若市,来拜访的人多得是。仙客见了舅舅,就被安排到学堂里,跟那些学生混在一起。虽然还是舅甥关系,但舅舅那边却一直没提婚事。仙客心里着急啊,就偷偷从窗户缝里看无双,哎哟,那模样,简直跟仙女似的。仙客看得眼睛都直了,生怕这桩婚事黄了。
于是啊,仙客就把自己身上的钱都拿出来,买了好多贵重礼物,送给舅舅、舅妈,还有那些仆人丫鬟。他还大摆宴席,请全家人吃饭。就这样,他在舅舅家混得风生水起,连那些表兄弟都对他毕恭毕敬。
有一次,舅妈过生日,仙客特意买了些新奇的玩意儿当礼物,都是精雕细琢的犀牛角和玉石做的首饰。舅妈一看,高兴得不得了。过了十几天,仙客又找了个老妇人,去跟舅妈提亲。舅妈说:“这正是我的心愿啊,我这就去跟你舅舅商量。”
可是啊,过了几天,有个丫鬟悄悄告诉仙客:“娘子跟阿郎说了你们的事,阿郎说:‘以前也没答应过呀。’看样子,这事儿有点悬啊。”
王仙客一听舅舅家出事儿了,心里咯噔一下,整夜都没合眼,生怕被舅舅家给甩了。但表面上还得装得恭恭敬敬,不敢有丝毫懈怠。
有一天早上,刘震急匆匆地去上朝,太阳刚出来,他突然骑着马跑回家,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一进门就大喊:“快关门,快关门!”一家人都吓得不轻,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过了好一会儿,刘震才缓过劲儿来,说:“泾原那边兵变了,姚令言带着兵打进了含元殿,皇上都逃出城了,百官也都跑了。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老婆孩子,我得赶紧回去安排一下,叫仙客来帮我管家,我要把无双嫁给他!”
仙客一听这话,高兴得差点儿没蹦起来,赶紧拜谢舅舅。刘震赶紧收拾了二十驮金银罗锦,对仙客说:“你换身衣服,带着这些东西先出城,找个偏僻的店住下。我和你舅妈还有无双从另一个门出,绕一圈去找你。”
仙客按照舅舅的吩咐,出了城,在一家店里等着。可是一直等到天黑,也没见他们来。城门早就关了,他往南一看,啥也看不见。没办法,他只能骑着马,拿着蜡烛,绕着城找启夏门。可是那门也锁着,守门的兵士拿着棍子,有的站着,有的坐着。
仙客下马,慢悠悠地问:“城里出啥事儿了?”又问:“今天有没有一百多号人从这门出去?”
守门的兵士说:“朱太尉当皇上了。下午有个人戴着两层帽子,领着四五个女的想出这门,街上的人都认识他,说是租庸使刘尚书。我们不敢放他出去。后来天黑了,追兵来了,把他们都往北赶了。”
仙客一听,放声大哭,只能回店里去了。三更天快过去的时候,城门突然开了,只见火把亮得跟白天似的。一群兵士拿着兵器,喊着要斩那些私自出城的人,还在城外搜朝中的官员。仙客吓得赶紧骑着马跑了,回了襄阳,在村里住了三年。
后来听说京城收复了,一切都恢复了正常。仙客这才敢回京城,打听舅舅家的消息。他走到新昌南街,正犹豫着呢,突然有个人骑着马过来,在他面前跪下,仔细一看,原来是以前家里的仆人塞鸿!
塞鸿本来是王家的仆人,因为舅舅觉得他能干,就把他留下了。两人一见面就握手痛哭。仙客问塞鸿:“舅舅舅妈都好吗?”塞鸿说:“都在兴化宅呢。”仙客高兴得不得了,说:“我这就过去看他们。”塞鸿说:“我已经成家立业了,现在有个小店,卖丝绸为生。现在天晚了,您先在我这儿住一晚,明天早上再一起过去也不迟。”
于是塞鸿就把仙客带到自己家里,好酒好菜地招待他。
夜幕降临,一片漆黑中,突然传来了一个令人心碎的消息:“尚书大人和夫人因为接受了伪朝的官职,都被处以极刑,无双姑娘也被送进了皇宫。”
王仙客听到这个消息,心如刀绞,哭得死去活来,连邻居都被他的悲恸所感动。他拉着塞鸿的手说:“这天下虽大,但我举目无亲,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他又问塞鸿:“以前家里的仆人,现在还有谁在?”
塞鸿想了想,说:“只有无双姑娘以前使唤的那个丫鬟采苹,现在在金吾将军王遂中的府上。”
仙客叹了口气,说:“既然无双已经见不到了,那能见见采苹,我也心满意足了。”
于是,他写了一封拜帖,以侄子的身份去见王遂中,把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希望能用重金赎回采苹。王遂中非常同情他的遭遇,答应了他的请求。
仙客在城里租了间房子,和塞鸿、采苹住在一起。塞鸿看仙客整天郁郁寡欢,就劝他说:“郎君年纪也不小了,应该谋求个官职,这样才能打发日子啊。”
仙客觉得塞鸿说得有道理,就向王遂中求助。王遂中把他推荐给了京兆尹李齐运。李齐运看在仙客以前的身份上,任命他为富平县尹,负责长乐驿的事务。
几个月后的一天,突然有消息传来,说是有中使带着三十名宫女前往皇家陵园扫墓,晚上会住在长乐驿。仙客一听,心里一动,对塞鸿说:“我听说这些宫女都是从皇宫里选出来的,很多都是达官贵人的女儿。我担心无双姑娘也在其中,你能不能帮我去看看?”
塞鸿摇摇头说:“宫女有数千人之多,哪里就能碰到无双姑娘呢?”
仙客却说:“你尽管去,事情说不定会有转机。”
于是,他让塞鸿假扮成驿站的官吏,在帘子外面煮茶。又给了他三千钱,叮嘱他说:“你一定要守好茶具,不要离开。如果看到什么,就赶快来告诉我。”
塞鸿答应着去了。只见那些宫女都躲在帘子后面,看不清楚模样,只能听到她们晚上喧闹的说话声。
夜深人静时,所有声音都消失了。塞鸿一边洗着茶具一边生火,不敢睡觉。突然,他听到帘子后面有人说话:“塞鸿,塞鸿,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仙客还好吗?”
话音未落,就听到一阵呜咽声。塞鸿心里一激灵,连忙说:“仙客郎君现在就在这个驿站。他今天怀疑娘子在这里,让我过来问候一声。”
又听那人说:“我不能多说。明天我离开后,你在东北角那个阁子里的紫色褥子下面,有封信,你拿去给仙客。”
说完,那人就走了。突然,帘子后面又是一阵喧闹,有人说:“宫里有人生病了!”
中使急忙要汤药,塞鸿一听,原来是无双姑娘!他赶紧跑去告诉仙客。仙客惊喜交加,说:“我怎么才能见到她呢?”
塞鸿想了想,说:“现在正好在修渭桥,你可以假装是修桥的官员。等车子过桥的时候,你站在桥边。如果无双姑娘认出了你,她一定会掀开帘子看你一眼的。”
仙客照着塞鸿的法子,站在桥边,眼巴巴地等着那些车子过桥。等到第三辆车子经过时,帘子突然开了,他偷偷一瞅,哎呀,真的是无双姑娘!仙客顿时心如刀绞,又气又恨,简直快撑不住了。塞鸿也没闲着,在阁子里的紫色褥子下找到了无双姑娘的信,赶紧交给了仙客。
这信是用五张花笺写的,字迹清秀,一看就知道是无双姑娘的真迹。信里的话句句都透着哀怨和思念,把她的遭遇说得清清楚楚。仙客看了信,气得直咬牙,眼泪哗哗地往下流。从此以后,他和无双姑娘就再也见不着面了。信的最后还提到:“我经常听敕使说起富平县有个叫古押衙的人,是个有情有义的好汉。你能不能去找他帮忙呢?”
仙客一听,觉得这倒是个办法,于是就去跟官府申请,辞掉了驿站的差事,回到原来的官职上。然后他就开始四处打听古押衙的下落,最后终于在一个村子里找到了他。仙客上门拜访,对古押衙那叫一个客气,想要什么就给什么,送的礼物多得数都数不清。就这样过了一年,古押衙却一直没开口说过什么。
后来仙客任期满了,就在县里闲住。有一天,古押衙突然来找他,说:“我是个粗人,年纪也大了,你还能用得上我吗?你对我这么好,我看得出来,你是有求于我吧?我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你对我这么好,我愿意为你效劳。”
仙客一听,感动得眼泪都掉下来了,赶紧把实情告诉了古押衙。古押衙抬头看着天,用手拍了几下脑袋,说:“这事儿可不容易办啊。不过,我愿意替你试试看,你可别指望着很快就能成功。”
仙客连忙拜谢说:“只要能在生前见到无双姑娘,我哪敢嫌弃时间长短呢。”
就这样过了半年,一点消息都没有。有一天,古押衙突然上门送来一封信,信上说:“茅山的使者回来了,你快来一趟。”仙客赶紧骑马赶过去,见了古押衙,他却一句话也不说。仙客又问起使者的情况,古押衙只是说:“这事儿成了。先喝茶吧。”
到了深夜,古押衙才问仙客:“你家里有没有女仆人认识无双姑娘的?”
仙客想了想,说:“有,采苹就认识。”于是他赶紧把采苹叫了过来。古押衙仔细打量了采苹一番,又笑又喜地说:“你就留在我这儿三五天吧。仙客,你先回去。”
过了几天,突然传来消息说:“有高品级的官员路过,要处置陵园里的宫女。”仙客一听,心里就觉得有点不对劲。
这事儿真是让人心惊肉跳啊!塞鸿去打探消息,回来却说被杀的人竟然是无双!仙客一听,顿时哭得像个泪人儿,长叹道:“我本来还指望古生能帮忙呢,现在无双却死了,这可怎么办啊!”
他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抽抽搭搭地说个不停,简直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就在那天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仙客打开门一看,竟然是古生!他领着一个篼子走了进来,对仙客说:“这就是无双,现在已经死了。不过,她心头还微微有点暖,后天应该能活过来。你给她喂点汤药,记得要保密。”
说完,仙客就抱着无双进了阁楼,一个人守着她。到了第二天,无双全身都有了暖气,看到仙客,哭了一声就昏了过去。仙客一直照顾她到深夜,无双才终于苏醒过来。古生又说:“你暂时把塞鸿借给我,让他在我屋子后面挖个坑。”
坑挖得稍微深了点,古生就抽出刀来,在坑里一刀砍下了塞鸿的头!仙客吓得魂飞魄散。古生却安慰他说:“郎君别怕,今天我算是报答了你的恩情了。我听说茅山有个道士会一种神奇的药术,吃了那药的人会立刻死去,但三天后又能复活。我特地派人去找,终于得到了一丸。昨天我让采苹假扮成中使,说无双是逆党,赐她这种药让她自尽。到了陵园后,我找借口赎回了无双的尸体,还给了路上遇到的人都送了大礼,确保消息不会泄露。茅山的使者和其他人都在野外处理好了。为了郎君,我也得自刎。你不能再住在这里了,门外有十个人和五匹马,还有二百匹绢。你五更时就带着无双出发,换个名字躲起来避祸。”
说完,古生就举刀割向了自己的脖子。仙客想救他,但已经来不及了,古生的头已经落地。仙客只好把古生和塞鸿的尸体都盖好。天还没亮,他们就出发了,经过四川、下峡,最后在渚宫住了下来。他们一直悄悄地,没听到京兆那边的消息,于是就带着家人回到了襄邓的别墅。
从此,仙客和无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子孙满堂。唉,人生的离合悲欢真是太多了,但像他们这样的奇遇,真是古今少有。无双在乱世中遭受了那么多磨难,但仙客对她的爱,至死不渝。最后竟然遇到了古生这样的奇人异士,用神奇的方法救回了无双。虽然过程中死了十多人,但他们最终能回到故乡,相守五十年,这是多么不寻常啊!
十五
吴全素,这位来自苏州的孝廉,考了五次都没中举,最后终于在元和十二年,在长安永兴里找了个地方安顿下来。十二月十三日晚上,他正躺在床上准备睡觉,突然看见两个穿着白衣、手持简牍的人,看起来就像是贡院派来引路的小吏。吴全素心里犯嘀咕:“考试放榜不是都有固定日期吗?怎么大晚上的还来人引路?”
那俩使者非得拉他下床,没办法,吴全素只好跟着他们走。不知不觉就穿过了子城,出了开远门走了二百步。往北走,有条路,也就二尺宽,路两边都是深不见底的泥潭。吴全素一看,路上全是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和尚道士,啥人都有,一个个都在泥潭里挣扎。唯独吴全素自己走在平路上,一点泥都没沾。走了大约几里地,进了城,看见一大帮当官的,足有一千多人。旁边还有军吏拿着刀,把人分成五十人一组。轮到吴全素时,他发现自己被分在了第三组。
往前走,就看见一座大殿,中间摆着桌子椅子,一个穿着红衣服的人坐在那里,旁边站着几十个小吏。那红衣服的判官开始点名,点到谁就判去哪个监狱。有去石头监狱的,有去火狱的,有去水狱的,还有去汤狱的。吴全素一听,心里咯噔一下,敢情自己这是已经死了啊!看着四十九个人都被判了刑,唯独留下自己,吴全素赶紧问旁边的人:“这位判官大人是谁呀?”那人说:“判官呗。”吴全素赶紧上前求情:“判官大人,我吴全素好歹也是个读书人,寿命还没到呢,怎么就这么死了呢?”判官冷冷地说:“冥界的案子都是一笔笔清清楚楚的,按照生死簿来找人,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吴全素不甘心:“判官大人,我真的还没到时候死呢,请您查查生死簿吧!”判官就让人去查了吴郡的户籍,果然找到了吴全素的名字。上面写着吴全素在元和十三年会通过明经科考试,然后还有三年的吃穿用度,但并没有官职和俸禄。判官说:“人世三年,对冥界来说不过一瞬,而且你也没什么大出息,何必非得回去呢?去了还得回来,岂不是多此一举?”吴全素急了:“我离家五年了,能回去就是福气啊!更何况我三年后还能考中,判官大人您就可怜可怜我吧!”判官叹了口气:“好吧,那你就回去吧。”然后又叮嘱引路的小吏:“这人命薄,你们赶紧送他回去,别耽误了,不然天就亮了。”
小吏们领命,带着吴全素就走。一出大门,就看见好多人在那儿抹眼泪。出了城,就再也看不见泥潭了。回到开远门,那两个小吏对吴全素说:“你命薄,天一亮就得回去,别忘了判官的话啊。我们俩都穷,你给我们一人五十万钱,这事儿就算了了。”吴全素苦笑:“我一个外地来的穷书生,哪儿来那么多钱?”小吏说:“你丈母娘的老公,在宣阳当户部吏,可有钱了,你找他帮忙不就行了?”于是三人一起去了那户人家。小吏们不肯进门,让吴全素自己进去说。吴全素一看,丈母娘家正在吃煎饼呢。他走到灯前,恭恭敬敬地说:“阿姨,您好。”丈母娘没搭理他。他又说:“姨夫,您好。”丈母娘还是不理他,直接用手把灯罩一捂,屋里顿时一片漆黑。丈母娘的老公说:“你这人怎么回事?大晚上吃这么香的东西,招鬼啊!”
吴全素心里那叫一个郁闷啊,这怎么搞的,跟鬼神打交道,真是让人头疼。这时,有个穿青衣的小厮端着吃的过来,脸正好对着吴全素。吴全素一咬牙,直接用手掌拍了过去,那青衣小厮就应声倒地了。家里人一看,赶紧跑过来拔头发、喷水,好一顿忙活才把他弄醒。吴全素心里那个气啊,想说又说不出口,只好下台阶问那两个小吏:“你们说说,这到底是咋回事?”
小吏们笑了笑,说:“这很正常啊,你还没还阳呢,不是鬼是什么?鬼说话人听不见,你用手掌拍他,当然能把他吓倒了。”
吴全素又问:“那你们咋跟人说事儿呢?”
小吏说:“这个简单,你把我们的唾沫涂在人家的大门上,一家子都得睡着;涂在中门上,门里的人都得睡着;涂在堂屋门上,满堂的人都得睡着。你可以用手接着我们的唾沫去涂。”
吴全素一听,这办法好啊,赶紧掬起双手。两个小吏就轮流往他手里吐唾沫,他赶紧涂在了堂屋门上。刚一涂完,就听见满堂的人都在打哈欠伸懒腰,赶紧收拾碗筷去睡觉了。两个小吏说:“你现在进去,离床三尺远站着说话,千万别靠近床;用手摇摇他,他就醒不过来了。”
吴全素按照他们说的做了。他姨母突然惊醒,哭着对丈夫说:“全素晚上回来住宿,怎么突然就死了?刚才他托梦给我,说要点钱,你说怎么办?”
姨夫说:“你这是想念外甥,做了个噩梦,哪能当真呢?”
说完又躺下睡了,结果又做了同样的梦,吓得惊醒过来,哭着找纸。柜子里正好有二百幅纸,他就让人赶紧剪了烧了。火一灭,就看见一千串钱好好地放在地上。两个小吏说:“钱太多了,我们俩拿不动。但你是活人,有力气,可以都拿走。我们帮你背着送到地方。”
吴全素一开始觉得这事儿挺难办的,但试着用两手往上托,感觉从肩膀挑起来也挺轻松的,于是就跟着他们去了介公庙。庙里有个穿紫衣、腰里系着金带的人,让小吏们把钱收下。送完钱,小吏们说:“你这次肯定能还阳了。赶紧想想怎么回去吧,说不定还能看见点什么呢?我们现在要送个人去投胎,你想不想看看?”
吴全素说:“当然想了。”
于是他们就一起去了西市绢行南边的一户人家。那家人灯火通明,哭声不断。门口有几个和尚在念经,香烟缭绕。小吏们不敢靠近,就从堂屋后面爬上房檐,找到正对着床的地方,抽掉几片瓦和椽子,开了个大洞。吴全素从洞里往下看,看见一个老人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周围的人都围着他哭。这时,一个小吏从怀里掏出一根绳子,像指头那么粗,两丈多长,让吴全素坐着抓住一头,另一头垂到洞里。他叮嘱吴全素说:“我们去找那个人,人一来你就拉绳子。”
吴全素赶紧把绳子扔了下去,右手抓着老人,左手拉着绳子。他猛地一拽,老人就被拉了出来,然后被他拖到了堂前,用绳子绑了个结实。两个小吏轮流扛着老人就走。他们一边走一边聊天:“你说,哪儿的屠宰场最大啊?”
其中一个回答说:“布政坊十字街南边的王家屠宰场最大。”
于是他们就往那儿去了。到了屠宰场,他们把老人往案板上一扔,脱下衣服把他捆住,然后开始一顿猛推猛打。老人疼得直叫唤,那声音听得人心里真不是滋味。吴全素忍不住说:“就算他有罪该受刑,你们这么做也太过分了。要是他没罪,你们这么打他干嘛呢?”
小吏们笑着说:“你这问题问得也太晚了吧。那些有善功清德,该上天堂的人,会有仙乐彩云、霓旌鹤驾来接他们,我们怎么可能看见呢?而那些有重罪或者做了坏事的人,会有牛头马面、铁叉枷锁来捉拿他们,我们也看不见啊。这个老人既没有上天的福气,也没有下地狱的罪孽,他虽然修身养性,但还没完全脱离尘世。他身体干净,没有瑕疵,所以死了之后只能再投胎做个男人。正好他投胎的时候,他妈妈已经怀上了,他这辈子的命数尽了,就得去开始新的命数了。我们现在这么打他,是为了让他妈妈能顺利生下他。”
说完,他们又开始用力揉打老人,吴全素觉得老人好像真的在慢慢变小。过了一会儿,老人的身体就变得只有拳头那么大了,但五脏六腑、九窍百骸都还在。于是他们小心翼翼地提着老人,穿过了子城,来到了大胜业坊西南边,然后拐进了一个小巷子,来到了一家门前。这家人灯火通明,正在说话。窗户边有三个和尚在念《八阳经》,所以他们不敢靠太近。他们直接走上台阶,推开半掩着的堂门,把老人扔了进去。老人刚落到床上,就听到婴儿的哭声了。小吏们说:“好了,事儿办完了,我们送你回去吧。”
于是他们又带着吴全素回到了永兴里的旅舍。到了房间,屋里还是黑漆漆的,什么都看不见。小吏们从后面推了吴全素一把,大喊一声:“吴全素!”吴全素就像掉进了深渊一样,猛地惊醒过来。他觉得头晕目眩,难受得要命,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这时,街头的鼓声已经响起来了。他姨夫从宣阳骑马赶来,看到他已经醒了过来。他的仆人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呢。吴全素坐在轿子里,在宣阳休息了几天,身体才慢慢恢复过来。后来他又去了胜业坊那家生男孩的人家,发现那里的一切都历历在目。
吴全素心想,自己虽然考中了明经科,但也没什么好炫耀的。他更想早点回家侍奉父母。于是他挑了个日子准备动身,但总是出各种状况:要么头晕得厉害,要么驴子受伤,要么连续下雨下雪,要么亲戚朋友来拜访。就这么拖拖拉拉的,一转眼就到了考试的日子。吴全素进了考场,也没抱太大希望。结果没想到他居然考中了,高兴得不得了,笑着告别长安就回家了。他这才明白,有些事情是命中注定的,想逃也逃不掉。时机没到的时候,着急也没用。就拿这事儿来说吧,就足以让那些只知道进取、不知道退让的人好好反省一下了。
十六
开元年间,峡口这片水域可是个“虎”口!过往的船只啊,几乎没一艘能逃过虎爪的。于是,峡口形成了一个诡异的规矩:每当有船要过峡,就得挑个人上岸喂虎,这样船才能安全通过。哎,这办法虽然残忍,但也算是权宜之计了。
可有一天,一艘船上载满了豪强之人,其中有个穷小子,被众人推出来当“替死鬼”,要上岸喂虎。那穷小子心想,反正也逃不掉,就答应了下来。他跟大家说:“我虽穷,但愿意替大家去冒险。不过,人的命数自有天定,如果虎不吃我,我有个小请求,大家能否答应?”
众人一听,都觉得这小子挺有胆识,就问他:“你有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