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顺三十三年,天津港。
第七个五年计划的中期成果汇报开始了。
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纷纷乘船回国。
一直到五月初,才算是全部回来。
“今年如何?”雍王王叔佑接待了从东洲回来的兄弟王叔俭。
闻言,他叹了一口气说:“金山郡国算是稳定了下来,但一出东部的山脉,遍地都是枯槁红土,想要改造,还缺水,不时还有飓风与本地的游牧部落袭扰,进度缓慢,只能一点点扩张。
你呢?听说你前段时间一直呆在西南,负责铁路的督修。”
“也不好处理,雨林之地,历朝历代啃了几千年,才勉强解决滇黔高原的开发,下了高原,想要发展,还得建造水坝、扩宽河道,一点点发展。
反正现在我们主要是在本地炸山、炸河,拓宽河道,以及准备未来的建造拦蓄水坝。
倒是铁路,还好说,现在的火车不需要太快,坡度抖一点也没事。”
王叔佑略显无奈的说。
西南的发展,并不容易,光是横断山脉,就够修路的喝一壶了,更不要说要修铁路了。
所以大顺大部分时间就是将即将到期的火药往山里、河里一堆,然后引爆,接着让大自然的雨水冲刷,缓慢改变地貌,为以后做准备。
大部分当地的人口,全部集中去已经完成初步开发,或者未来作为商贸节点的中心安家落户。
至于粮食,雨林什么都缺,唯独不缺食物。
玉米、红薯、木薯等等相对高产的作物,随便往山上一丢,就能养活一大群人。
大顺对本地的开发,其实相当粗放,但计划都往后排了几十上百年,提前开始集中人口,防止未来开发的时候,造成不必要的花销的手段还是有的。
就比如,三峡那边,大顺将那里当做上海一样的定位,土地全部国有化,当地人口拆迁往巴县等地安置,新聚拢来的人口,全是附近跑来打工的纤夫、脚夫之流,他们就是过来打工,逢年过节还是会离开本地回去的。
这就为了未来开发降低阻碍。
所以,王叔佑这边的工作,显然不比王叔俭见效快。
王叔俭这边落下一座移民小镇,就是一份功绩,随便晃荡几年,就是收获。
而王叔佑这边就显得无奈,集中人口之后,族群风俗、教育平权、土地分配等等内容,反而是千头万绪,一般人还真很难应付。
但王叔佑做的不错,鲜少有造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