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各方新动态

最终,几方以爆发小范围冲突,互相劫掠为主,没有立刻发动大规模战争。

……

另一边,随着桂系大明势力被清出中洲之后,大顺下旨成立了交趾省,正式接管交趾。

然后将藩镇实力压到了占婆地块,让他们在本地建立藩镇。

并在本地推行代议制。

城里议政会与朝廷下派的大臣协商本地治理。

藩镇诸侯只有投票权,也可以直接参与代议,但只能参加朝廷下发的政策商讨。

类似政协和人大,不过藩镇诸侯不得佣兵,只能改组为警察部队。

于是地方武装警察就诞生了。

至于本地的治安警察,则是由朝廷警部直接下派。

同时朝廷成立中南军区,开始在他们攻占地盘与各个核心之间设置军区,直接安排驻军,至于驻军的一切花销,本地税收提供,如果不答应,要么移镇,要么撤藩,反正军费你不缴,大顺帮你缴。

中南半岛的政治体系,其实更类似于明末那些大儒们希望达成的世界。

因此随着中南的——交趾省、占城省、扶南省、老挝省、暹罗省、麓川省、缅甸省、杰荼省(马来半岛)八个省的成立,算是直接或者间接纳入了大顺的藩镇体系内。

不过交趾人口被迁徙或者屠戮一空,王三正在从广西等地调遣移民屯扎,这里想要发挥应有的实力,也没这么快。

本地还是混乱,尤其是代议制的背后博弈,经常会导致地方拥有武装警察势力的家族火拼,或者被驱赶,进而挤压本地的土着族群。

土着族群被击败,就变成了仆从或者奴隶,通过各种手段卖到香港,再经由香港发往全国各地的工地。

可以说大顺一己之力,彻底击碎了中南半岛民族化的进程。

统一成一个大军区的目的,也是为了防止这些藩镇越过不属于他们的省域,然后发展壮大。

一旦扩张出横跨两省的地盘,要么各省之间相互交涉换地换购,最后经由朝廷批准,要么就选择成为哪一个区域的藩镇,也可以将自己的代议权拆分,给几个儿子,变相进行推恩。

虽然设想还不错,但总有野心家。

比如,暹罗王、缅甸王悄悄在丹老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