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战邙山之徒劳无功

南朝不殆录 仁者为鬼 2341 字 7个月前

鲜血沿着额头汩汩流了下来,把老将脸上的道道皱纹,勾勒出殷红的纹路。

王雄抱马而走,至营而卒。

这是北周首位战死的柱国大将军。

军中益发恐惧,失败的气氛逐渐蔓延开来。

北齐军一路追出三十里,斩首俘虏三千人。

……

战至夜色降临,两军各自收兵。

宇文宪巡视军营,收拢各部败兵,安抚鼓励将士,众心稍安。

这一日齐军死伤不过二千,周军的死伤者则是数倍之多。

然而周军仍有一搏之力,宇文宪欲待天明,再和敌军决一死战。

达奚武劝告道:“洛阳军散,人情震骇,若不因夜速还,明日欲归不得。我从军日久,备见形势;公少年未经事,岂可以数营士卒委之虎口乎!”

邙山的这一部数万人马趁夜撤退,未遭大损。

……

就在白天,另外一处,有两人也交换着类似的谈话。

兰陵王进入金墉城,得知援军已经来到,城内守军的士气大涨,虽然还是不敢贸然出城迎战,却向城下的北周军大肆挑衅。

“侯兄弟,你怎么看?”

侯胜北望着城头不断高举兵器,欢呼不已的守军,还有他们围绕簇拥的那个身影。

和战场格格不入的俊美面容,优雅风范,以及如同行云流水般的骑军指挥,突阵的果决断然,无一不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听到那罗延发问,侯胜北仍然用普六茹忠的话来回答:“伯父说起锯骨疗伤的长孙子彦的时候,是怎么讲的?”

他提醒道:“战场上当战则战,当撤便撤。”

剩下的话,侯胜北没有说出口。

……

到了第二天,北周军的各部知道事不可为,纷纷退兵遁去。

东讨大军委弃营幕,自邙山至穀水,三十里中,军资器械,弥满川泽。

然而攻打洛阳,顿兵城下的部队,大部分由于撤退晚了一天,在北齐军的追击下,变成了溃退,损失惨重。

权景宣的偏师听闻围攻洛阳的主力撤退,未等北齐娄睿的援军杀到,就主动放弃了已经攻占的豫州,撤回了原来的国境。

齐帝没有亲自上阵便取得了胜利,令娄睿安抚永、郢二州,自己亲至洛阳,慰问诸将。

之后一路东巡虎牢关,经过滑台、黎阳,回到了邺城。

升赏此战有功之臣,段韶为太宰,斛律光为太尉,兰陵王高长恭为尚书令。

……

宇文护本无帅才将略,此次军事行动只为应付突厥,并非出于本心。

结果无功而返,与诸将稽首谢罪,周帝予以慰劳。

出征时浩浩荡荡的二十万大军,尉迟迥部折损六万有余,宇文宪部折损三万,杨摽部几乎全军覆没。

死伤过半。注3

至于宇文护无形中损失的威望人心,那就不在计算之内了。

一场倾国之力的征讨,草草落下了帷幕。

就在北周诸路兵马陆续撤回长安之时,有一支军兵却一路北行。

那罗延及时撤退,得以全师而返。

他以还要通知普六茹忠撤兵的名义,退却到弘农之后,就与大军分开,率领数百人北上前往沃野。

一日晚上,待全军扎下营寨歇息后,两骑并行驰出,漫步在星空之下,草原之上。

“我想不明白,还是想不明白。”

那罗延长叹一声:“这次的庙算,主力直取洛阳,一路偏师牵制援军,一路偏师攻略豫州,兵分三路的战略并没有问题,北方还有突厥的十万骑呼应,三十万大军哪。”

“你说,北齐派出的军力也没有胜过我们,怎么就稀里糊涂地败了呢?”

侯胜北望向浩瀚星空,这就是战争,永远充满了偶然。

谁又能在开战之前,就能保证肯定可以取胜呢?

他沉思着回答那罗延的问题:“可能是由于我们犯的错误,比敌军更多吧。”

杨檦轻敌冒进是错。

没有截断河阳渡口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