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盖作坊

青山村掀起一股办地契的热潮。有一亩的,有两亩的,都在尽力。

姜父回到家,找到姜歌让她继续说,“说完了啊!”姜歌不解。

“那咱们下一步做什么?”姜父问,

姜歌嘿嘿一笑,“让我娘做几个口袋,进山捉兔子。”可算有事做了。

姜父想着捉了兔子回来,得有地方放,就找到村里会木工活的李大山,给他比划了半天,让他做兔笼。

最后,李大山明白了姜父的意思,说先做一个看看,合适了再开始做。

第二天,父女俩背着筐拿着布袋捉兔子去了。

到了深山边缘,躲开了大型动物,专找兔子洞。堵上一个口,姜父拿着布袋在一个口等着,姜歌在另一个口点火拿烟熏。

这深山里的兔子繁殖就是好,哪一窝都有七八只,多的还有十几只。

就拿了三个布袋,都装满了,父女俩就回家。

正好,李大山送兔笼过来,把兔子放进去,感觉到不合适的地方和李大山说了说,又把价格谈妥,一个兔笼十文钱。

姜父拍着李大山的肩膀说,“先做一百个,这是定金,都做好了,给你结账。”

李大山收了钱,开心的表示,这个不算,没做好,就送他们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村里人很快就知道姜二柱跟李大山定了一百个兔笼,纷纷过去围观,看看兔笼啥样的。

李大山已经有做好的了,就让众人看,并解释了怎么用,看的众人都说,姜二柱是真能,干啥都像样,难怪会发财。

兔笼很好做,有的村民就仔细看,不懂就问,李大山都细心讲解。姜二柱的一百个就够他做的了,别人的就自己去做吧!

村里掀起了做兔笼风,养兔不养兔的都跟着做。

姜二柱家卖兔子了。这消息瞬间传遍全村。但一户只能买一对,因为数量有限。

村长拿着报名的名单念,按报名顺序挑兔子。没买到的也不用急,过几天还卖。

买到兔子的高兴的不行,兔笼也做好了,兔子也有了,就好好养就行了。

姜父和姜歌又去了几次深山边缘,捉了不少兔子。想养兔子的村民家里都有了一对兔子。原本不想养的,也买一对回去试试。

出了正月,天气回暖。

姜二柱开始招工盖作坊。还是原来的价,每天二十五文,不管饭。

盖作坊的事还是让村长负责。因为工程大,这次招的人多。

在指定的地方挖土做土坯,村长问姜父,“为啥要在这挖?”

“在这挖的坑正好可以沤肥,这边顺着过去挖。”姜父按照姜歌的规划告诉村长,挖多深,挖多宽多长。